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协商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这一民主形式在中国的实践已有长期历程,且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逻辑使然,同时也是近现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逻辑使然。马克思主义政党协商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协商思想是中国政党协商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政党协商实践经历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形成、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开启前的初步发展、从改革开放开启至今的快速发展三个历史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党协商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统一战线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政党协商实践一直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政党协商实践的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协商、约谈协商和书面协商。会议协商是主要实践形式,其又包括专题协商座谈会、人事协商座谈会、调研协商座谈会及其他协商座谈会等具体形式。政党协商实践程序因协商形式不同而不同,但无论哪种协商形式,协商前准备和协商活动开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党协商内容主要是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协商形式不同、协商层次不同,协商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政党协商实践仍然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主体协商意识有待增强、主体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协商过程的民主性有待提升以及政党协商制度有待健全四个方面。中国政党协商实践的优化路径在于:在增强主体协商意识方面,要培养平等协商意识,强化主动协商意识;在加强主体协商能力方面,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协商领导能力及民主党派协商参与能力;在提升协商过程民主性方面,要推动协商过程公开,扩大协商过程公众参与;在健全政党协商制度方面,要细化实体制度、规范程序制度、完善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