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人格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经济、政治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观念、信仰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的同时,他们人格素质的下降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伤熊事件”、马加爵“杀人案”,以及2013年4月发生的复旦投毒案,此类高校惨案发生频率如此之高,引得社会舆论哗然,在追查惨案发生原由的背后,有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深刻问题:何为教育本质?高等教育是否要对大学生人格负责?能否只重视教书而忽视育人?大学生未来人格的发展会对社会成何种影响?高校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根据以上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人格和健康人格和人格教育的含义,然后阐明了高校人格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高校人格教育的意义:一是开展人格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二是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格教育的支撑,具备健康的人格更有利于大学生日后的发展;三是社会的和谐与高校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同样以人格教育为基石。第二部分,概括了当前我国高校人格教育开展的总体情况和大学生的人格素养现状,主要归纳了高校人格教育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人格教育被弱化、忽略;二是人格教育目标被片面化;三是人格教育的方式简单、笼统化;四是师资力量薄弱且非专业化;五是大学生自身对于人格教育的自觉性和接受度不高等五个方面。第三部分,分析了影响高校人格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与家庭教育环境带来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带来的影响,学生自身因素带来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普世的落后的教育观与人才观,社会文化与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等。第四部分,根据高校人格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高校人格教育的具体实施对策。加强和改善高校人格教育不仅是高校和教育者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和学生家长的鼎力支持。首先,在政策文件上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制定更有效能的规定和指导,明确高校人格教育的目标;其次,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舆论方面需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思想人格的正面引导教育;三是,家长也要承担起对子女进行人格教育的责任,以身作则为子女做榜样,并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格教育与教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四是,高校应建设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体系,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教学作用、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获得书本之外的知识信息、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建立适合学生人格往积极方向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鼓励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使高校管理者和工作服务人员都积极投身到全面的人格教育活动中去。总之,高校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推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其他文献
因特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影响,而且还带来了一场语言上的变革,产生了一种网络背景下特定的语言
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主要的研究者,作为科研队伍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重任。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水准,有助于研究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强钢在含氢环境的服役过程中极易发生氢脆,表现为毫无预兆的突然失效断裂,氢致裂纹特征一般呈沿晶或者准解理开裂。通过观察断口形貌能够揭示氢致开裂过程中的裂纹萌生处及
PC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作为我国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典型桥型之一,其服役期内开裂和主梁下挠问题较突出,而主梁纵向预应力体系直接影响结构应力水平,可以改善相关病害。本文针对变截
<正>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甘草(炙)、黄芩、黄连,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内容多样化,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我
本世纪网络这一媒介的诞生与迅速普及,其影响深入渗透至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对高校网络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一大标志。高校网络德育资源指用于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创设科学合理的"概念形成情境"对高中学生数学概念形成非常有利。概念形成情境创设,一是"逼近思想"的运用;二是"温故知新"的类比探究;三是采用现实模
我国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国外中国建筑也拥有比国内更大的市场和机遇。不过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不单面临着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外市场新的挑战。管控好建筑企业会计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经愈演愈烈,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生态问题,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利用长久以来指导人类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