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流淌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这种活态的文化资源生存空间面临不断被压缩,传统的文化空间环境逐渐瓦解。新世纪以来,随着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认定为第一批“人类口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种潜藏在广袤民间大地的遗产文化,迅速的进入政府、学界、公众的视野。虽然我国采取了政府主导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依然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保护与利用体系。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这个宏观背景角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全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其次,从研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着手,分析和讨论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再通过对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寻找适宜我国保护与利用的可取之处。再次,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尝试从量化分析角度探究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要素因子,并划分了保护与利用效果五个级别的优异度——级别Ⅰ很差、级别Ⅱ较差、级别Ⅲ一般、级别Ⅳ较好、级别Ⅴ很好。接着以合肥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对合肥市新型城镇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分析,最终得出合肥市保护与利用效果为级别Ⅲ,效果一般。最后,归纳总结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大保护对策:制定新型城镇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规划、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营造优良的社会保护环境、鼓励NGO的协助参与、完善法律政策及管理体系等,以及五大利用对策:编制新型城镇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规划、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融入特色城镇建设之中、拓宽新型城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投融资渠道等。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我国滑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本研究以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关键策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等研究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加强了沿线国家在体育方面的合作交流,为我国俄语体育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契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体育交流概况及现实需求为背景,阐述了我国俄语体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从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剖析我国俄语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双角度探究我国俄语体育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中外合作”模式、“高校联合”模式、“校企协作”模
开发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区域,其经济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但近年来,随着开发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开发区管理规划不到位,粗放利用土地等问题,随着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近十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产业集群理论是否适用于旅游产业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理论不太适用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集群相对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