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桂中地区的韭菜上发现由细菌引起的韭菜黄叶病,从叶片的病组织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韭菜上,表现与田间一致的症状。该病主要在外叶发生,表现出纵向半片叶或全片叶变黄。从接种发病的病斑与田间标本上分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完全相同。根据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透射电镜下菌体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草生欧文氏菌菠萝变种[Erwinia herbicola var.ananas(Serrano)Dye]。对该病原细菌若干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在16℃~40℃温度范围内可以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8℃;pH4~pH9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pH为7;能利用所有供试的碳氮源。 另一种为害韭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是韭菜白绢病。根据韭菜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对该菌进行的若干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31℃;pH值范围是2~9,最适pH为6;红光最利于菌丝生长;对山梨醇、蔗糖利用较好,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多种氮源,以蛋白胨利用最好。菌核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6℃~40℃,最适34℃;pH值范围为2~10,最适pH值是3~4;湿度为100%+水滴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绿光最利于菌核萌发,另外,光照利于菌核产生,白光下产生的菌核数最多。11种参试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有:丙环唑、咪鲜胺、腈菌唑、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 通过筛选生防菌和高效杀菌剂来防治韭菜白绢病,并且通过盆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