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韭菜主要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桂中地区的韭菜上发现由细菌引起的韭菜黄叶病,从叶片的病组织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韭菜上,表现与田间一致的症状。该病主要在外叶发生,表现出纵向半片叶或全片叶变黄。从接种发病的病斑与田间标本上分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完全相同。根据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透射电镜下菌体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草生欧文氏菌菠萝变种[Erwinia herbicola var.ananas(Serrano)Dye]。对该病原细菌若干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在16℃~40℃温度范围内可以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8℃;pH4~pH9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pH为7;能利用所有供试的碳氮源。 另一种为害韭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是韭菜白绢病。根据韭菜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对该菌进行的若干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31℃;pH值范围是2~9,最适pH为6;红光最利于菌丝生长;对山梨醇、蔗糖利用较好,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多种氮源,以蛋白胨利用最好。菌核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6℃~40℃,最适34℃;pH值范围为2~10,最适pH值是3~4;湿度为100%+水滴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绿光最利于菌核萌发,另外,光照利于菌核产生,白光下产生的菌核数最多。11种参试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有:丙环唑、咪鲜胺、腈菌唑、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 通过筛选生防菌和高效杀菌剂来防治韭菜白绢病,并且通过盆栽试验、
其他文献
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的单链环状DNA病毒。目前,双生病毒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并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经济作物上引起严重的危害。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海南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由于不合理用药,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蔬菜、果树、花卉等200多种植物中均能发生。该病的防控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灰葡萄孢菌是一种高抗药
本试验以磺酰胺类除草剂氟酮磺草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氟酮磺草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利用此检测方法研究了氟酮磺草胺的水解、水中光解和土壤降解等环境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氟酮磺草胺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规律,有助于指导氟酮磺草胺科学合理使用,为其进入农田环境后的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建立了UPLC-MS/MS分析检测水样、土样中的氟酮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乙二醇脱水系统中贫乙二醇PH值降低的原因,研究硫化氢、溶解氧腐蚀机理及醇胺类缓蚀剂的防腐机理,总结系统产生腐蚀的问题,制定了加注醇胺类试剂的防腐蚀方案,选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各棉区,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新的治理措施迫在眉睫。产卵忌避信息素(Ovipositio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