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几千万户中小企业创造了超过50%的国内生产总值,但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却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多年来,国家出台各项政策试图解决这一历史难题,但却囿于现行法律和政策环境,效果不甚明显。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显示,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是最适宜其发展的模式,但我国中小企业却面临着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门槛高、非公开发行制度缺失,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障碍,出现股权融资远远大于债券融资的不正常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立足现实,从研究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现行法律制度出发,通过探寻债券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资本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做法,提出扶持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建议。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一般问题,首先围绕“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准确定位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及其个性特点;其次,阐述了造成当前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难的普遍性原因,再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说明了中小企业采用债券融资方式优于股权融资,鼓励其更多地采用债券融资方式融资。第二,基于债券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律性意义,本报告在梳理了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现存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现存制度阻碍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奠定基础。第三,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发行制度为研究角度,针对发行审批制度、发行门槛限制,以及公开发行方式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债需求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第四,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交易制度为研究视角,在分析了各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成功的基础上,充分研究中小企业在我国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融资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挖掘各自存在的优势,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建议。第五,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安全保障相关的制度为视角,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保障、中小企业债券流动性保障以及中小企业债券偿债保障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小企业债券在发行前后以及交易中的各项关键性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由此形成的坚实的保障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