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囊胚体外着床三维模型的建立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ssus19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胚胎着床模型是研究胚胎着床机理的重要工具。迄今为止,所建立的着床模型绝大多数只能实现胚胎成份在母体成份上的贴附和外延生长,而无正常着床时胚胎对子宫内膜的侵入,因此它们不能反映在体的着床过程。本研究拟获取结构完整的妊娠第4天(day, d)小鼠子宫内膜作为母体成份进行体外培养,优化子宫内膜组织的培养方法,并检测培养24小时(hour, h)后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最后将小鼠囊胚与其自身的子宫内膜作体外共培养,实现囊胚对子宫内膜的贴附和侵入,建立小鼠囊胚体外着床的三维模型。方法:⑴ 优化小鼠子宫内膜的体外培养方法。① 在含2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100ug/ml胰岛素的F12:DMEM(1:1)基础培养液中分别加入63.5nmol/L孕酮(progesterone, P4),7.14nmol/L雌二醇(estradiol, E2)和55.7nmol/L P4,35nmol/L E2,并将长约2mm的子宫内膜分别培养在上述两组培养液与5% CO2 + 95%空气的液气界面上,24h后终止培养,H.E染色,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出样本的坏死率,以筛选出更利于内膜生长的组织培养液;② 向该组织培养液中分别添<WP=7>加0ng/ml、5ng/ml及20ng/m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将子宫内膜分别培养在上述三种组织培养液与5% CO2 + 95%空气的液气界面上,用相同的方法确定组织培养液中EGF的适宜浓度;③ 将子宫内膜分别培养在空气、含50%、75%、95%氧气的混合气体与组织培养液的气液界面上,用同样的方法筛选出有利于子宫内膜体外培养的氧气浓度。⑵ 用S-P法检测培养24h前后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类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 HB-EGF)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表达情况,了解培养后的子宫内膜对胚胎是否具有接受性。⑶ 囊胚体外着床三维模型的建立。由于胚胎与子宫内膜对氧的需求不同,因此将小鼠囊胚与其自身子宫内膜分别共培养在空气、含50%、75%、95%氧气的混合气体与组织培养液的气液界面上,24h后分别记录已发生贴附的囊胚数,比较小鼠囊胚的贴附率,确定体外共培养的最佳氧气浓度;同时将确认有囊胚贴附的子宫内膜取出作H.E染色。结果:⑴ 各组子宫内膜的坏死情况:① 不同雌孕激素浓度组子宫内膜的坏死率(%)分别是16.81±3.75,21.01±5.59。t检验提示其<WP=8>差异有显著性(P < 0.05);② 不同EGF浓度组子宫内膜的坏死率分别是19.40±3.38,16.45±4.87,16.41±3.40。F检验提示后两组与第一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③ 不同氧浓度组子宫内膜的坏死率分别是16.41±3.40,16.63±3.94,15.34±3.67,13.71±2.89。F检验提示第四组与第一、二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⑵ LIF、HB-EGF及COX-2在培养前后小鼠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且同一指标在培养前后子宫内膜的阳性强弱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⑶ 不同氧浓度下,囊胚对子宫内膜的贴附率分别为64.75%,47.86%,42.37%,30.97%。秩和检验提示不同氧浓度下,囊胚的贴附率不同(P < 0.05),且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囊胚的贴附率逐渐降低(r= -0.24,P < 0.05)。因此,我们认为5% CO2 + 95%空气对囊胚与子宫内膜的共培养是最有利的;同时,囊胚贴附子宫内膜后并无扩展行为而是直接侵入子宫内膜。结论:⑴ 添加20% FBS、63.5nmol/L P4、7.14nmol/L E2、100ug/ml胰岛素、20ng/ml EGF的F12:DMEM(1:1)培养液和5% CO2 + 95% O2的气体环境最有利于小鼠子宫内膜的体外培养。⑵ 子宫内膜在上述<WP=9>条件下培养24h后,对胚胎仍具有容受性。⑶ 5% CO2+95%空气最有利于囊胚与子宫内膜的共培养;且囊胚贴附子宫内膜后不发生外延生长,而是直接侵入子宫内膜。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小鼠囊胚体外着床的三维模型。
其他文献
氧化锆因其优异的性能而成为耐火材料、高温结构材料和电子材料的重要原料。用它制成的定氧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对于控制冶炼过程、提高钢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