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和气敏性能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固相混合法和溶胶一分步沉淀法研制了具有化学均一性、高度热稳定性和相稳定性的SnO2基金属复合氧化物气敏材料,运用XRD、TEM、BET、EDS和TG-DTA等分析手段表征了纳米复合物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相组成、热稳定性和相稳定性,研究了合成反应可控条件,如金属阳离子总浓度、两组分共沉淀溶液的pH值和复合物组成等对SnO2基纳米材料的物性、结构和气敏性能的影响,以得到最佳的可控合成反应条件。在研究合成反应方法和条件对纳米材料物性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材料组成、气敏操作温度、前驱体的焙烧温度和待测气体的种类和浓度等条件对材料气敏性质的影响。用固相混合法研制了WO3-SnO2纳米复合氧化物,组成为10%WO3-90%SnO2的样品对NO2气体具有最佳敏感响应和选择性;用溶胶一分步沉淀法分别研制了WO3-SnO2和MoO3-SnO2纳米复合物。结果显示,第二组分WO3和MoO3的加入不仅抑制了焙烧过程中粉体颗粒增长、比表面的降低,同时有利于材料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提高;掺杂少量的贵金属Pd或包覆MgO、Al2O3氧化物可大大提高SnO2基纳米复合物气敏材料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本文运用程序升温吸脱附(TP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实验,并结合气敏性能的结果,研究了复合氧化物表面对待测气体和氧的吸脱附行为、吸附气体的表面反应以及组分间电子相互作用,将气敏机制归结与化学和电子的协同效应,这将有助于对SnO2基新型气敏材料的开发和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流化床锅炉的不断发展,如今以向着高参数、大容量发展,从东锅投运的480t/h、1025t/h单炉膛流化床锅炉来看经常出现床温偏差大的现象,两侧的床温比较低中间的床温比较高,现将
  本文阐述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越性及局限性,以南京新苏热电2台75t/h锅炉为例,说明降低排烟温度的重要性,提出了更换二级管式空预器和尾部烟
  根据现场快速检修需要,采用机组滑停技术来加快检修进程提前开工,为了节约成本,实现机组再启动。
饱和C5脱硫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庆油田化工集团戊烷精分装置戊烷产品中硫含量超高的问题,而进行的实验研究。化工集团5万吨/年饱和C5精分装置年生产环戊烷(3000吨)、正戊烷(2600
流化床锅炉这种洁净煤燃烧技术,越来越受到电力企业的关注,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也越来越多,并逐渐向大机组、大容量发展。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再加上流化床锅炉启动时间
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纳米颗粒在流体汽-液平衡界面的润湿行为。在理论模型中,引入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MFMT)描述硬球排斥作用,引入一阶平均球近似理论(FMSA)描述
  CFB锅炉大型化已成为必然,但是CFB锅炉由于厂用电率、供电煤耗及底渣、飞灰可燃物大使其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优化运行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对DG1089t/h循环流化床锅炉
  根据东锅自主开发的300MW亚临界CFB锅炉单布风板炉膛技术对二次风设计的优化改进,结合已运行该炉型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二次风调整提出一些运行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