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恶棍来访》于2010年出版。在短短几年间,这部小说便囊括了包括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洛杉矶时报书评奖在内的众多重要文学奖项。另外,它还出现在国际笔会/福克纳小说奖的获奖名单。该小说以时间和音乐为主线把众多人物串联起来。小说十三个章节独自成篇,以不同的叙述视角展现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 小说中有名字的人物达五十七位,然而真正的核心人物只有萨莎和本尼两人。两位主要人物的精神困境是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由此可见伊根对文化中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国内外评论家多从主题分析、写作技巧、创伤分析等角度研究,而鲜有人从埃里希·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角度着手。本文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探究两位主要人物的精神困境及救赎方式,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揭示当代人的精神救赎之路。 引言部分先对伊根及其小说《恶棍来访》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讨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由此引出本论文研究角度和研究意义,随后介绍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理论。依照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该小说呈现出两个主要人物萨莎和本尼的精神状况。萨莎和本尼与他人疏离也与自己疏离。萨莎具有服从他人的性格,而本尼则有控制他人的性格。根据弗洛姆的理论,他们都有相同的共生性质,而这正是他们的异化的象征。他们缺乏内在的力量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屈服或统治的性格永远不会给他们带来团结的感觉。通过服从某人或控制某人,这种异化的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两个方面展现出造成萨莎和本尼精神困境的成因。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捷。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的发明,人们变得冷漠了。在这个追求利润的世界,人们的精神健康鲜有关注,而音乐产业也是如此。伊根描绘出未来的音乐产业,为的是提醒人们,过度强调音乐商业化结果只可能会带来音乐的终结。另外,个体因素如萨莎的不幸家庭和本尼的性功能障碍也深刻影响着他们,导致他们不能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体验自己。 随后是关于萨莎和本尼运用不同途径获得精神救赎。泰德叔叔的爱意味着萨莎叛逆少女时代的终结。从此,萨莎从那不勒斯返回,并进入大学深造。德鲁的爱给了萨莎作为妻子和作为母亲的双重角色。通过德鲁的爱,萨莎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并从中拯救了自己。本尼得到精神上的救赎不仅源自于爱,还源自他的创造性活动。本尼第二任妻子和他老朋友的爱让他体验到世界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伟大情感,从而他不再与他人失去联系。另外,本尼致力于为斯科蒂组织一场演唱会。即使困难重重,他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创造性活动。在爱与创造的过程中,本尼找到自己并与世界和他人联系在一起。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倡导精神健康。伊根出自对人类同胞的人文主义关怀,呼吁人们审视自己的精神状况。在萨莎和本尼实现他们精神救赎的过程中,他们为如何拯救人的灵魂及如何做一个精神健康的人树立了榜样。为了拥有精神健康,人们需要坚信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要这些思想和感情真真切切是自己的。人们应该把自己和心爱的人和他的同胞团结在一起,与世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