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以不成熟(原始、早幼)造血细胞恶性克隆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病。其病程凶险,是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年人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首位。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成人AL诱导缓解阶段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探讨各化疗方案的疗效,并观察各危险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76例急性白血病均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中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初治,并在我院完成两次诱导化疗。 二、观察指标 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 2.临床表现:发热、感染、DIC、白血病髓外浸润表现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外周血象、LDH、肝肾功能及肝炎相关指标、骨髓象、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等。 4.治疗方法:包括各诱导化疗方案、并发症治疗等。 5.缓解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第三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未缓解(none remission,NR)。 三、统计方法 1.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定为P值≤0.05。 结论: 1.≥50岁的AML患者2个疗程的化疗,较<50岁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 2.ALL BCR/ABL阳性的患者持续缓解的时间短; 3.DA、MA、TA、IA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初发AML患者完全缓解率相似; 4.我院初治AL的患者院内感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次之。革兰氏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多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从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于
目的: 通过测量肝脏不同常见病变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图像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综合量化分析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点。 材料和方法: 1、选择10例健康者作
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阿霉素(ADR)损伤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模拟MSCs移植的心肌病微环境,观察MSCs对ADR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能与术后高眼压发生相关的因素及术后短时间(一周内)继发高眼压临床降眼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133例(135眼)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