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其众多理论中最具特色。在阿多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文化工业发生异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影响,阿多诺从“否定辩证法”出发,尝试构建一种“非同一性”思想来重构文化工业。毋庸置疑,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极具时代相关性,若将理论囿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一味地以批判态度作为理论指向,其时效性会大大降低。那么,理论未来走向如何?面对这一问题,重新思考理论的合理之处,探寻理论的未来走向极为必要。论文首先分析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形成,对文化工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深厚的理论渊源;其次阐释理论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制度下,文化工业发生异化,呈现出反文化性与非大众性的特征,其背后操纵者是“同一性”思维方式,对此,阿多诺提出“非同一性”思想对“同一性”进行批判,以实现对文化工业的重构和救赎;再次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理论的争议进行论述,围绕质疑与维护两个角度展开,表明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力之大;最后对理论的得与失进行重新思考:尽管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该理论对于摆脱工具理性的禁锢、推动文化自律性复归以及唤醒大众主体意识等方面具有合理之处。在此基础上,尝试将理论延伸至现实领域,从“忧患”与“愿景”两个角度出发,继续探究文化工业的未来走向,并对文化工业走向的建设性进行求索,促使其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论文运用比较研究法,阐释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文化工业内涵;运用历史研究法,论述各国学者关于该理论的争议;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文化工业的未来走向。
其他文献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汉族文化为核心,同时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满族作为清朝的缔造者,统治了中国大地296年,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颇深。本文将以沈阳故宫为研究对象,对满族文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演变进行研究。
11月5日,光大银行发布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品牌"阳光兴农"和服务方案,并率先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分行层面都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开启金融助农、惠农、兴农新里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积极履行金融央企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就是为更好履行职责,落实国家战略。"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光大银行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聚焦定点帮扶,持续加大领导力度、投入力度、精准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扶贫
期刊
贝里尼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非常短暂,却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艺术歌曲,在19世纪意大利早期的主流审美为多愁善感和对远方的向往等略带哀伤氛围的音乐风格,这便加强了贝里尼的音乐特色,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题材丰富、旋律优美、篇幅较短但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是演唱者在提升声乐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学习佳作,笔者着笔于贝里尼以爱情为题材的8首艺术歌曲,从其音乐及演唱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共分为3章。第1
苏童是当代文坛最具先锋精神的作家之一,在漫长的创作岁月里,苏童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并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死亡书写就是其中显见的标志之一。死亡是苏童营造的文学世界里一方神秘的景致,苏童笔下的种种死亡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现有的苏童小说死亡书写研究尚有发展的空间,因此,本次研究以国内外死亡书写相关研究等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苏童小说频繁出现死亡书写的原因,并以苏童小说中出现的大量死亡现象作为切入点,
翼城“浑身板”产生并流传于我国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境内,它作为山西省代表性的舞蹈,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鲜明的地域舞蹈风格特点也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并在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翼城“浑身板”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集会、节庆、庙会时的街头广场庆典,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舞姿“如飞花缠身”、声音“似掌声悦耳”的风格特点。随着时代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迁入城市。农民工向城市聚集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的显著特征,因此引导农民工的有序迁移是当前城镇化的关键任务。其中,农民工的迁移意愿是整个迁移过程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关于影响农民工迁移因素的研究中,大多数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迁移的根本因素。但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的获得和享用,公共服务对农民工迁移的影响逐渐增强。本文采用2017年流
为实现福文化在IP形象中的分析提取与设计应用,系统构建福文化IP形象,拓宽福文化IP形象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中的文化衍生路径。分析和梳理福文化3个层面的构成体系,以问卷的形式对福文化的认知度和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福文化IP形象的用户需求进行调研,总结用户对福文化IP形象的感知偏好和需求差异,在贴合受众设计诉求的同时,对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的福文化IP形象进行系统性的设计研究。以福文化为切入点,IP形象为载体,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地域风格。冀东皮影戏与冀南皮影戏是河北省两大影戏分支,分别流传于河北省的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两地皮影戏同属于河北省,但其艺术形式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通过对冀东皮影戏与冀南皮影戏的造型、表演、唱腔等艺术形式进行研究比较,总结出两地皮影戏各艺术形式的异同,并通过研究促进两地皮影戏在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升华其艺术价值。本文共分
基于琵琶音乐创作的钢琴改编曲是中国优秀传统音乐的创新性发展成果之一,它以多元化的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交融而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音乐表演表现力是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造时来衡量音乐表演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基于琵琶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经典之作《夕阳箫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音乐表演表现力的研究。通过对时值偏离分析、力度以及蠕虫分析,并结合演奏中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研究进行的中国钢琴多维度的表演表现
在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共同进步的背景下,近些年我国许多城市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城市问题开始出现,交通拥堵就是其中之一,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常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期,使上班族面临着严重的通勤问题。为了迎合越来越快的城市节奏,减少通勤时间,许多上班族选择灵活高效的私家车进行通勤,但由于私家车过低的城市道路利用率,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剧增,拥堵现象频现,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