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老旧住宅建筑存量巨大且建造年代较早,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恶化、室内外热舒适性达不到标准,为使室内维持在舒适范围内,居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温湿度调节,使建筑能耗大幅度增加,有悖于“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对老旧住宅建筑外墙、外窗等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造,增加室内整体热舒适性,提升居住品质势在必行。本文为探索典型老旧住宅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现状及改善策略做了以下研究:(1)对大连市老旧住区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汇总典型住区规划布局、建筑空间形态、外围护结构现状;对老旧住区室外热湿环境进行实测,分析各小区室外环境对住宅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利用热成像仪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环境进行实测,研究典型老旧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2)选取典型老旧住宅建筑进行夏季最热月及冬季最冷月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室内热湿环境变化情况及原因,对典型老旧住宅建筑南北向房间进行热环境实测,分析典型住宅南北向房间室内温度及湿度的差异性,并结合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南北向温湿度产生差异性的原因。(3)根据实测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典型老旧住宅建筑室内热舒适性PMV值,分析老旧住宅建筑室内热舒适性变化,对PMV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室内热舒适性PMV与温度和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对老旧住区居民热舒适性进行问卷调研得到居民室内热舒适性主观评价。建立PMV-PPD评价模型,并与实际热感觉TSV进行对比,计算室内中性温度及80%可接受温度。(4)对住宅小区年平均用水、用电量进行记录,计算居民生活直接碳排放量。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建立住宅建筑节能低碳综合评价指标,利用Yaahp软件依据网络问卷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住宅节能改造重点子项。结合室内热舒适性研究提出改善策略。(5)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老旧住宅建筑室内能耗、节能率、碳排放、室内热舒适提升时间数进行模拟,对改造前后不同类型的外围护结构形式的节能率及室内热舒适提升率进行归纳总结。从外墙保温材料、外窗类型及屋面保温形式等方面分析外围护结构性能的改变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并以节能65%,室内热舒适小时数1300小时作为标准结合经济性提出适合本文典型老旧住宅建筑最优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策略。对今后大连市老旧住宅改善室内热舒适性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