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经肝穿活检确诊或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确诊。82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0):采取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和对照组(n=42):仅接受单纯TACE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联合组在TACE术后1~2周行125I粒子植入,根据TPS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并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象、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并发症的差异。通过CT或MRI增强检查,以RECIST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后门静脉癌栓的局部有效率,以Kapilan-meier法分析两组累积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剂量验证均达到TPS计划要求,术前、术后剂量学验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门静脉癌栓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对照组术后3个月门静脉癌栓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联合组局部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7个月,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7%、5.4%;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1个月,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5.3%、0%。两组生存率差异(?2=6.561,P=0.010)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AF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P<0.001,对照组P=0.003)。两组间同一时间点两两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AFP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血象均产生一过性变化,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AST、ALT、TBIL、ALB水平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血象,PLT、RBC及WBC与同组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针道种植转移及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是安全、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