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总资产量持续增加,金融发展效率也有所提高。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的浙江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伴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的城乡收入比也在变化,从1978年的2.01逐渐上升到2006年的2.49,然后逐渐又下降至2014年的2.08。那么,浙江省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有何影响?又是通过哪些方式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本文将从金融发展的视角解析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机理,分析通过金融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合理配置金融服务资源,从金融发展的角度给出如何不断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使其成为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的推手。首先,本文从理论出发,综合国内外的参考文献可以发现,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大致分为三种:金融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加大、金融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减小以及金融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然后从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作为切入点,依次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效应、门槛效应以及降低贫困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本文采用统计的方法从浙江省的金融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从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浙江省的诸项金融发展指标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而城乡收入差距则是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后,本文采用浙江省1978-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选用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以及投资水平指标来描述浙江省金融发展情况,用组间泰尔指数来描述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选定指标后,先利用ADF单位根检验进行检验,确定其是否平稳及其单整阶数,之后建立VAR模型,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判断浙江省金融发展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接着修正误差,建立VEC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检测确定金融发展的相应指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联系,文章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各个指标的动态影像进行进一步分析。从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得知: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投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有着长时间稳定的协整关系。三者当中,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金融发展效率和投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表现为负相关性。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得知:金融发展规模与投资水平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Granger原因。综合理论、实际以及实证的情况,本文基于金融发展,探究了减小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适度控制浙江省金融发展的规模,均衡省内的金融资源配置;其次,要合理提高浙江省的金融发展效率,完善农户以及涉农机构的征信体系;再者,要优化金融结构,积极搭上“互联网+”的通道,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分别从制定合理法规、优化金融结构以及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三个角度来提高农村经济,加大居民的收入;最后,要强化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非正规金融机构规范化管理,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宽,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达到进一步合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