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比较——以“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章节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核心问题是对于真实历史的叙述。在中国和美国,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历史教科书往往有着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观点。历史教材这样的一种编写方向,将深深得影响下一代。这将使得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对于相同历史事件的认识,仍然会存在有深深的分歧。两国之间的误区将继续存在,甚至恶化。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洋战争(包括抗日战争)仍然对于现在的环太平洋各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环太平洋诸国中的中国和美国,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深深得影响着世界其它地区。这两个国家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冲突的中心。因此,如果中美两国能够相互理解在太平洋战争中所起到得作用和战绩,将使得两国人民能够更加相互了解,反过来也有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发展。这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从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入手,比较两国历史教科书在太平洋战争(包括抗日战争)这一章节中对于一些重要史实是否有所遗漏和缺失;2)在太平洋战争(包括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中,对于人文主义及其它精神层面上内容阐释,究竟达到了什么样深刻的程度;3)在两国历史教科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有何差异。   论文通过研究来自美国、中国和中国台湾不同版本的历史教学书研究,试图阐释太平洋战争在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中的现状。此外,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也对两国的国民教育体系,甚至两国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一番有意义的探索。
其他文献
初、高中衔接是高一数学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不做好衔接工作就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转变学习思路,无法与时俱进,提高学习效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做好初、高中数学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制造业对零部件的质量和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控加工技术对提高零件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铣削加工则是数控加工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加工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