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在中国历经多年讨论,人民币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货币是众多国民的心愿。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元的弊端,关于改革全球货币体系的要求不断被提及。而中国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从与多个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到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实行和扩大,均被视为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阶段性标志。货币国际化的具体演变过程,是一个涉及面广、并会同时影响宏观运行和微观决策的制度演进和创新的过程。货币国际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经济实力跃居全球第一到美元确立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美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对人民币来说,如何审慎地选择与把握货币国际化时机,渐进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内容安排上,本文从货币国际化的一般理论入手,对国际货币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界定,并以英镑、美元、马克和日元为例,总结了国际货币演进的模式,发现这些国家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币值稳定等条件。然后,本文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纳入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宏观经济模型,利用七种国际货币二十年来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探讨了影响国际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济总量、金融中心发达程度、币值稳定程度等因素影响显著。接下来以此为基础,基于国内、区域和全球三个层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剖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已具备,但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人民币区域化进展显著,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向国际化积极迈进。最后从发展经济、建设金融市场、健全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制度方面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路径和相关措施。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解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匹配、不相协调的问题,打造出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化货币,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应当在保证我国的经济健康运行基础上客观、务实、审慎地进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