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前,政治运动是新中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主要方式,整风整社运动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党在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将农村社会卷入国家政权体系中,但是却致使农村的经济出现反复,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的客观实际,其中一个客观因素就是乡土社会宗族势力的存在。本论文立足于整风整社的政治运动,以乡土农村的宗族矛盾为主线,解读在集体化时期的政治运动中国家政权与宗族权威之间的此消彼长,分析在政治运动过程中国家、宗族权威、普通农民三个主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行为反应,进而探索基于宗族矛盾的整风整社运动在农村所受到的软抵抗以及被政权介入后的村庄变化。 整篇论文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导论、史料整理论述和结论反思。导论主要是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文献综述以及个案村庄的基本情况。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以鲁西南张庄为个案,描述张庄村在政治运动前后,由平静变得不平静的过程,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政权建设的介入,村庄内的宗族矛盾不断升级演化,导致一个原始的、和谐的村庄变成政权建设过程中争权夺利的舞台。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整风整社运动在张庄的始末进行理论分析,阐述政治运动在传统村庄的路径输出、宗族争斗在国家政治运动中的升级演化以及政治运动中农村个体的社会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