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二十年中,围绕科学实在论问题的争论一直被通向相反方向的两个论证所支配:“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前者支持实在论而后者支持反实在论。面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相持不下的现状,沃勒尔转向研究科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变革,即菲涅耳一麦克斯韦变革。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他发展了结构实在论。
结构实在论表明,科学理论依据它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上的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而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虽然结构实在论遭到了无数批判,但是它被认为是两个世界的最佳者。因为它表明科学史上曾经成熟的科学理论的大部分数学内容被后继理论所保留,这一保留标志着科学中重要的非经验的连续性;而对不可观察实体和机制的高级理论描述则根本地发生了改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沃勒尔希望建立一种哲学观,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拯救科学实在论,而又承认科学革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