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约翰·沃勒尔的结构实在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二十年中,围绕科学实在论问题的争论一直被通向相反方向的两个论证所支配:“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前者支持实在论而后者支持反实在论。面对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相持不下的现状,沃勒尔转向研究科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变革,即菲涅耳一麦克斯韦变革。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他发展了结构实在论。 结构实在论表明,科学理论依据它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上的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而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虽然结构实在论遭到了无数批判,但是它被认为是两个世界的最佳者。因为它表明科学史上曾经成熟的科学理论的大部分数学内容被后继理论所保留,这一保留标志着科学中重要的非经验的连续性;而对不可观察实体和机制的高级理论描述则根本地发生了改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沃勒尔希望建立一种哲学观,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拯救科学实在论,而又承认科学革命的存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论文《启蒙与人的问题——尼采和方东美的比较研究》从生命哲学对启蒙的反思出发,通过比较尼采和方东美两个有代表性的思想者来审视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这一问题。启蒙运动给西
秦汉之际,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的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是由先秦时期家国—体的先秦以宗法血缘为根本原则的分封制为秦汉以地缘为依据的郡县制所取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必然带来相应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魏晋美学以高迈超逸的风神卓然标峙于中国美学史。魏晋名士风度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审美文化现象,魏晋名士是魏晋美学的载体,神韵、尚清、贵
土地覆被变化是反映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监测土地覆被变化是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阿姆河作为中亚重要的内陆河之一,是维系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利用欧空局(ESA)的Global Land Cover 2000(GLC2000)和全球陆地覆被数据GlobCover的2005、2009共3期数据,以Chatly水文站点位置划分流域上下游,分析了整个流域及上游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研
本文对保罗“救赎论”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从保罗神学思想的载体使徒书信入手,通过对其书信的解读初步地探究了保罗的救赎论思想。保罗的救赎论思想是其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