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以其简单易操作、产量大、尺寸可控等特点,在纳米材料合成研究领域中得到研究者的高度青睐。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能够连续获得的微米级别以下高分子复合纤维的高效方法。这种纤维具有很小的纳米尺寸直径、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高的孔隙率等优点。本论文以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构筑功能性一维微纳结构材料,结合焙烧过程或采用直接滴涂等方法将微纳纤维膜修饰于电极表面,目的在于制备新型的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有: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金(Au)电极表面原位合成了醋酸镍-聚乙烯吡咯烷酮(Ni(Ac)2-PVP)纤维并通过焙烧过程制备了氧化镍(Ni O)微纳纤维及Ni O/Au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纤维形貌、结构与组分进行了表征,Ni O微纳纤维呈现良好的网状结构。成功构建了Ni O/Au新型亚硝酸钠(Na NO2)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研究了Na N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检测结果表明该电极对Na NO2响应灵敏,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5.25×10-6~2.36×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2.72×10-6mol/L。2.运用滴涂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修饰硅钨酸-氧化锌(Si WA-Zn O)微纳纤维,研究了该修饰GCE电极对碘酸钾(KIO3)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运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纤维形貌、结构与组分进行了表征,纤维形貌良好,Si WA已经高度分散于Zn O纤维中,并且Si WA与Zn O在焙烧后的特征结构都没有发生改变。采用循环伏安及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检测,研究了KIO3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KIO3在5.00×10-9~2.0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该修饰GCE电极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为3.67×10-9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