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效果研究自媒介出现之日即存在,是对传播行为效果在质与量上的研究。在教育传播领域,技术被认为是提升教育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教育媒介的现代化。本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以下简称AR)这项新兴信息技术作为教育传播媒介能够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幼儿教育传播的各因素,并最终促进幼儿教育传播的效果的提升。研究从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调研与文献综述入手,针对现实问题,基于传播学、教育传播学经典理论,结合AR技术特征,系统的提出解决幼儿教育现实问题的AR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传播过程模型,深入分析模型中各影响要素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详细阐述。对幼儿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实幼儿教育活动中缺乏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教育内容缺乏整合,多种课程模式徒有形式、相互割裂;对幼儿个性关注严重不足,活动安排时问缺乏灵活性。现实条件有:AR教育游戏所需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基本具备;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受到重视;幼儿园对教育改革与效果优化有内在需求。而AR技术具有虚实结合、三维注册和实时互动的技术特点,能带来沉浸性、想象性、交互性的用户体验。这种技术特征与幼儿具象性的认知特点不谋而合,并且对解决幼儿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最终确立了利用AR技术对幼儿教育传播过程进行优化,并促进教育效果提升的研究选题。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幼儿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研与统计。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将影响幼儿教育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划分为主客体关系、教育传播内容、教育传播环境以及教育传播策略四个部分,建构了AR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传播过程模型,并将模型的各环节作为论文的主体章节进行详细探讨。研究利用AR的技术特点建立双主型师幼关系,解决目前幼儿主体性不强的现实问题:利用AR技术多媒体整合特征,建立幼儿教育全媒体整合资源包,解决教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资源垃圾等现实问题;利用AR技术虚实结合的特点,创设更贴近真实情境的虚实教育传播环境,解决幼儿环境创设中成人审美取向的现实问题;利用AR技术实时交互的特点,对幼儿教育传播策略进行优化,解决幼儿兴趣被忽略的现实问题。值得提出的是,这四个章节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各因素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研究将教育传播各因素分章节具体阐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形成指导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理论。最后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对AR幼儿教育传播过程模型的传播效果进行检验。实验结果显示AR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传播过程模型能显著改善师幼互动的质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显著效果,达到了本研究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和促进师幼互动的目的。但是由于AR教育游戏的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深入开发还需要幼儿园、政府、科研机构、幼教企业的多方深度合作;在效果评价上,由于幼儿社会性的隐秘形与长期性特征,需要建立完善长期的跟踪评价机制。在未来本研究将继续关注以下课题:移动AR应用对家园共建教育的支持;幼儿兴趣保持与AR游戏的深层次开发;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与信息技术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