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后,传媒业发展迅速。报刊成为其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见证。越剧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大放异彩,使得大众传媒向其投去了关注的目光,越剧报刊的出现是其时越剧市场兴盛的结晶,也是传媒之于剧种发展意义的集中体现。故而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越剧专门报刊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当时越剧活动中这一重要媒介。通过内容的研读、提炼,力求在比较的视野中总结其办刊历程以及对于剧种发展的作用,并发掘越剧报刊的史料价值,以期补充越剧史书写。本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尝试对越剧报刊产生的背景进行梳理总结。上海报刊业发展成熟、大众娱乐市场机制确立以及越剧观众群体诉求是越剧报刊生发的背景也是其主要推动力。及至越剧报刊始创,上海已经是世界新闻中心之一,戏曲刊物、娱乐小报层出不穷,报刊与曲艺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同时上海都市娱乐商业体系形成,大众传媒与戏曲都被纳入其中,必须遵循娱乐市场机制才能谋求发展。而越剧观众是越剧专门报刊出现的有力推动者,从社会分层角度看,有庞大的中下层群体;从地域角度看,有相当人口与经济实力宁绍籍移民群体;从性别角度看,有广大女性群体。他们因为对剧种的热爱产生了不同层次的诉求。这些诉求也体现在报刊的创行之中。第二章对现存的越剧报刊的概况进行介绍。总结民国越剧报刊的发展历程,归纳不同时期重要期刊、报纸与专刊专集的版块内容特征,以及其发挥的作用,并尝试分析各报刊的历史性流变。再通过对报刊创办者、创办宗旨以及版块内容与作用的分析,力图全面呈现出民国越剧报刊的基本面貌。民国越剧报刊创办者分为个人与团体,个人包括文艺新闻工作者、越剧从业者,团体则有剧团剧场、商业公司与电台。创办宗旨则集中在宣传、光大越剧。版块内容大致不出艺人、剧目剧团、剧种评议、观众四个方面。其作用主要为延展娱乐性,提供批评阵地,建构伶人身份,引发剧团竞争。第三章、第四章主要从越剧报刊刊载的信息中提取相关史料回顾民国越剧的演出情况与生存面貌。第三章主要考察民国时期越剧剧目创作与舞台艺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报刊内容的分析,总结民国时期越剧剧目特征有:连台本戏风行、新戏频出、取材广泛。能够勾勒出越剧剧目创作从“路头戏”到“幕表制”再到“剧本制”这一发展历程,而与之相伴的是表演艺术的成熟与思想内涵的提升。另外,从报刊内容中总结其时越剧的表演艺术、舞美音乐,探究其在报刊视野中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把握当时的戏曲审美心理,以期对越剧艺术研究添砖加瓦。第四章主要从越剧报刊看当时越剧的生存状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第一,越剧演员生活。从报刊所刊载伶人评论、小传、轶闻,搜集准确的信息,考察他们的收入、演出生活、私人生活与社会交往。第二、越剧组织构成。根据当时的报道和介绍提炼出人员构成及其变化。第三、越剧的地位与社会意义。从票价、演出频率、剧目创编情况以及一些重要文章总结越剧在当时作为都市大众娱乐样式、社教工具、女性参与社会的媒介等主要社会角色,并探讨她对大众娱乐生活的深刻影响,作为社教工具的时代意义与对民国时期女性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