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明确大学人文教育之重要性,并探寻到多种行之有效的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最终推动大学人文教育的复兴和发展。 人文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教育。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通过对西方以及中国大学理念的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大学,注重对学生精神上的培养,注重培养其具有人文精神这一点是相通的。新时代的大学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便是人文教育的理念。从宏观上讲,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即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微观上讲,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具体表现在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发挥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等方面。 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教育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取代了人文精神培育,在大学教育中获得了统治地位。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也面临失落的现状,造成这种状况的既有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苏式教育模式的影响等历史原因,更有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人文教育内容的单一及意识形态化等现实原因。 要复兴人文教育,回归大学教育理念,首先要对大学人文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认识上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大学人文教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情感意志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哲学美学教育等方面。要复兴并发展大学人文教育,还应通过和采用改革教育体制、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等具体途径和方法。另外,在进行大学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借鉴我国传统教育特别是儒家教育中的优秀成分,如德行优先的教育方针、因材施教、礼乐陶冶的教育方法等。近年来,西方大学特别是美、英、日等国的人文教育改革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人文教育实践中,应走民族性和国际性相结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