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一直探讨和追求的重要主题,如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一直都致力于幸福感的研究。增强全民的幸福感是党的十九大所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流动儿童数量庞大,而且因为各种社会资源的限制,尤其是教育资源,导致相较于城市儿童,流动儿童的幸福感水平较低,可见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而言,流动儿童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明显滞后于普通儿童的研究,多立足于问题视角以及探索的关系单一。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积极视角,转向探究复杂的作用机制,致力于探索增强流动儿童幸福感的途径。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探索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在歧视知觉预测生活满意度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该中介作用是否受到教师支持的调节。研究结果:(1)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一般公正世界信念、教师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学校类型、年级、流动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2)流动儿童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在歧视知觉预测生活满意度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占总效应的35.71%。(3)流动儿童的教师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表现为在高教师支持水平下,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为-0.13,占总效应的41.93%;在低教师支持水平下,该中介效应为-0.08,占总效应的30.76%。(4)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在公立学校中显著(B=0.10,p<0.05),在打工子弟学校中不显著(B=0.05,p>0.05)。研究结论:(1)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一般公正世界信念、教师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学校类型、年级、流动时间上有不同特点。(2)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能通过一般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3)歧视知觉通过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对生活满意度产生的间接作用受到教师支持的影响,相对于感受到更少教师支持的流动儿童,该间接效应在感受到更多教师支持的流动儿童中更明显。(4)公立学校中,公正世界信念起到了间接作用,并且受到教师支持的影响;打工子弟学校中,公正世界信念起到了间接作用,但没有受到教师支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