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中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分布,为急性外踝关节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征本体感觉缺失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对8具新鲜冷冻尸体踝关节外侧韧带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并取材。对其中6具较新鲜尸体的外侧韧带标本运用氯化金特殊染色、组织切片等方法对韧带内神经感受器进行观察,并行图像分析及数据统计;对剩余2具标本作连续切片后,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在大多数韧带中可以观察到全部四种“经典类型”(鲁菲尼小体、帕西尼小体、高尔基腱器官和游离神经末梢)的机械感受器,但它们与经典的形态有所区别,而且四类感受器在韧带中所占的比例及分布不尽相同。韧带两端的骨附着段周围的滑膜内有相对丰富的机械感受器,但韧带实质远、近、中三段内所含的感受器的数量并无显著差异。外踝各韧带按组织学形态可分为两端的骨附着段及中间段共三段,中间段韧带主要由规则平行的胶原纤维束及成纤维细胞等构成,两端骨附着段则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点,它们由包括纤维软骨细胞带在内的数个组织带构成。 结论:人类踝关节外侧韧带中存在全部四种“经典类型”的机械感受器,但它们从形态到分布特点与“经典类型”有所区别,其本体感觉功能可能更加复杂。踝关节外侧韧带中的机械感受器在维持踝关节稳定的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形态、分布对于研究急性外踝关节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征本体感觉缺失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主题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实践成果之一,运用主题教学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成长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语文应该积极的探索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主题
目的 探讨无菌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感染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共4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应该是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其知识深厚,而且还需要其思想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就需要让学生去做自主阅读,完成阅读探究和知识积累,才能养成语文素养。鉴于此,就需要开展主题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高的兴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