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中的偏好社会传播动力学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传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各种新闻在各大网站上快速地传播、各类游戏在不同应用平台上被大量下载、各类消息在社交网站上的广泛扩散等。研究社会行为如何在网络中传播,对于有效控制信息传播、行为采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社会传播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网络传播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个体有限接触能力、偏好机制、网络结构异构性、个体行为记忆性、非冗余信息等因素对社会传播的综合影响尚未被深入研究,所以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进行一系列社会传播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提出偏好社会传播模型并进行理论解析。在社会传播过程中综合考虑非冗余信息、非马尔科夫特性、个体有限接触能力、偏好机制、网络不同结构特性等因素,提出偏好社会传播模型;同时对基于边划分的平均场理论进行扩展,提出符合偏好传播的异质边划分理论,并进行稳态分析和爆发阈值求解。2.对不同阈值模型下的偏好社会传播进行大量实验仿真和理论拟合。考虑采纳阈值度无关和度相关两种模型下的偏好社会传播,分别探讨有限接触能力、偏好机制以及异质性参数对于传播的作用。在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通过大量的实验仿真偏好社会传播过程,并进行理论拟合。实验发现:(1)在采纳阈值度无关模型下:对于限定的个体采纳阈值,有限接触能力的增加会促进信息传递,从而扩大传播范围。个体偏向于选择小度邻居进行信息传递,会使整个网络最终采纳行为比例增加;最大行为采纳比例对应的偏好参数会随着信息传播概率的变化在一个小范围内梯度变化;并不是越偏向于小度节点,就越促进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对应相同的偏好参数,异质性参数越小,即网络越异质,越不利于信息的传递。(2)在采纳阈值与度相关阈值模型下:有限接触能力的增加对于信息的传递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没有度无关联阈值模型上大。个体偏向于小度节点传递行为,会促进信息的传播,但相比于度无关联阈值模型,其促进作用较小。当偏好参数取负值时,网络度指数对传播的影响明显被减小。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HPLC以及LC-MS技术在低聚糖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近十余年国内外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HPLC可通过选用不同的分离模式、结合多种检
在分析比较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7C和R22的热力特性的基础上,对R407C替代R22的房间空调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用R407C直接替代R22时,房间空调器的最佳毛细管长度和最佳
仓储在物流进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是物流环节中唯一的一个静态环节,现代中小企业的仓储管活动会积压企业大量资金,对于生产制造类的企业就更甚,因此降低企业仓储成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及毗邻地区的聚落是分析论证农业开垦范围与环境扰动的重要依据,作者将这一地区的聚落分为两类,其中之一为散居在各处的基层聚落,规模小,人口少,围绕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