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农村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探寻适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和管理措施,本研究依托于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典型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技术集成研究。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文献资料,对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和运行管理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将调查技术模式进行分类,选取每个技术类型的典型设施取样分析对总氮、总磷的处理效果。开展模拟和大田实验探讨利用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能力和安全性,分析污水灌溉对稻田湿地环境和地下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荐处理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适宜的技术模式及运行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为4.34亿吨,其中大部分仅通过化粪池处理后任意排放。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85.3%的居民关注环境保护,98.9%的居民希望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处理,但44.9%的居民对已经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设施不满意。目前全省建设的污水处理技术类型主要有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实地调查的50个设施中,34%的设施没有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还存在着管网覆盖率低、设施技术杂、管理混乱、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农村生活污水的TN浓度呈现出春夏浓度低、秋冬浓度高的特点,四季平均浓度为28.02mg·L-1。TP浓度呈现春夏秋浓度低,冬季浓度高的特点,四季平均浓度为2.28mg·L-1。调查的三个典型技术设施中,生态技术设施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技术类型。本文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尾水以后,各处理的浓度差异不显著,平均浓度为1.66mg·L-1,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水标准(2.0mg·L-1),说明稻田对尾水具有处理效果,尾水灌溉稻田并不会造成田面水总氮的超标排放。利用尾水灌溉稻田不但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还能减少氮素向地表的排放。本文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污水中总氮浓度的升高,30cm、60cm和90cm处渗漏水的总氮浓度都逐渐升高,且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处理的渗漏水浓度差异逐渐减小。污水灌溉对模拟稻田渗漏水总氮浓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30cm以上的耕作层,对深层的土壤渗漏水的影响不大。灌溉污水的总氮浓度为27.39mg·L-1时,相当于春夏秋季节的浓度,三个土层渗漏水的平均浓度为2.19mg·L-1,接近地表水的V类标准,因此,以此浓度的污水灌溉具有安全性。农村具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生活污水农业利用对于农田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不会造成污染,因此,本文重点推荐了生活污水稻田利用模式,并针对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状,提出了制定治理规划、建立多元投资模式、建设与管理并重、发展生态农业处理模式、分区分类选择模式等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