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应激性免疫抑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为合适的控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机体免疫抑制的新方法。 方法:选择40例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前,采用正中入路穿刺法于L1~L2或T12~L1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D组:手术前15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然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C组:手术前15min以相同的速率静脉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常规麻醉诱导,术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0)、插管后1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T0、T1、T2、T3抽取外周静脉血,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T0、T2、T3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T0、T3、手术后24h(T4)、手术后48h(T5)、手术后72h(T6)时用免疫全自动分析仪测量C-反应蛋白浓度;T0、T4、T5、T6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活性和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流质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结果:与麻醉前相比,C组患者SBP、DBP、HR在T1、T2、T3时间点升高(p<0.05),D组患者的SBP、DBP、HR在T1、T2、T3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的SBP、DBP、HR在T1、T2、T3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1)。与麻醉前相比,C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在T1、T2、T3时间点均升高(p<0.05),D组患者T3时间点的血糖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血糖在T2、T3时间点明显降低(p<0.01)。C组患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浓度在T2、T3时间点比麻醉前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浓度在T2、T3时间点均降低(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CRP浓度在T3、T4、T5、T6时间点与麻醉前相比均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的CRP浓度在T3、T4、T5、T6时间点均降低(p<0.05或p<0.01)。与麻醉前相比,C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在T4至T6点明显下降(p<0.05);D组患者CD3+、CD4+/CD8+在T4点,CD4+、NK细胞活性在T4、T5点下降(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在T4至T6点升高(p<0.05或p<0.01),CD8+在T4、T5点升高(p<0.05或p<0.01)。D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3d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的用量无差异。与C组相比,D组患者在术后第2d和第3dVAS评分降低(p<0.05)。 结论:术中应用右美托嘧定能够减轻围术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加速了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