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膨胀及控制过程中污泥微生物生长状态的评估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菌群良好的生长状态是活性污泥工艺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季节性气候变化引起曝气池中温度的改变、进水水质与水量的波动、污水处理厂停电或曝气设备故障等问题,对活性污泥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常规的水质监测方法对此只能作为事后判断的方法,无法进行预警。因此,需要对污水处理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进行监测,通过对生长状态的评估来判断系统运行是否良好。本研究从水质和污泥常规分析、微生物呼吸图谱、动力学参数分析法、微生物形态观察、代谢产物EPS等五个方面出发,总结了微生物生存生长状态的监测方法。采用SBR系统模拟污水处理厂低溶解氧冲击引发污泥丝状菌膨胀,并投加次氯酸钠(NaClO)杀灭丝状菌的过程,从微生物的存活性、可恢复性、敏感性等几个方面研究了丝状菌膨胀引发及控制过程中微生物受冲击时生理适应性情况,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自养菌对低溶氧(DO)冲击最为敏感,表现为出水氨氮迅速超标,自养菌比耗氧呼吸速率(SOURn)大幅下降,EPS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若维持低DO,SOURn逐渐恢复,自养菌恢复去除氨氮的能力,但由于曝气池中DO不足,无法保证微生物完成新陈代谢,导致出水氨氮不达标;(2)氧亲和系数(Ko)与内源比耗氧(SOURe)在低DO冲击时突然增大,同时伴随着疏松EPS(LB-EPS)的增多,紧密EPS(TB-EPS)的减少,这可能是微生物受到低DO冲击时的一种应激反应。通过生理适应性调整后,Ko与SOURe逐渐恢复,微生物可以适应低DO环境。同时碳源亲和系数(Ks)与氮源亲和系数(Kn)大幅度降低,并且功能性菌群呼吸速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微生物在低DO、低基质浓度下有较好的生理特性,这就从动力学参数和呼吸特性的角度证明了“低DO丝状菌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的可行性;(3)当NaCl O投加浓度小于等于4mg/gSS/d时,虽然功能性菌群在短期抑制后可以恢复其活性,但无法有效控制丝状菌膨胀。当浓度提高至8mg/gSS/d时,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同时功能性菌群活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生理适应性调整可以恢复活性。因此投加NaClO控制丝状菌膨胀的合理投加浓度为8mg/gSS/d左右,同时可根据丝状菌膨胀的丰度和种类合理设置投加时间;(4)增大NaClO投加量时,微生物受到冲击,其表现为活细胞比例及呼吸速率降低,异养菌产率系数(Yh)上升。维持该环境继续培养,微生物通过生理适应性调整,快速繁殖以保证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因此,可以采用Yh与活细胞比例的变化表征污泥微生物受到冲击时的存活率及可恢复性情况;(5)内源呼吸比RI(SOURe/SOURenc)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微生物受到冲击是否可以恢复的判断指标。当RI突然增大时,说明微生物系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冲击。若RI可以逐渐恢复,则说明微生物系统可以通过生理适应性调整适应新环境;当RI持续增大,超过0.35时,认为微生物系统无法适应新环境,面临解体。
其他文献
啦啦操是近几年体育课程中的一项热门运动,也是许多人健身的一种方式,它将艺术体操、舞蹈与音乐结合为一体。人们跳啦啦操时既像跳舞又像做操,身体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
档案馆中存储着国家和人民宝贵的记录资料,这些资料的寿命长短和档案库房内的环境好坏直接相关。传统的库房管理采取人工管理的模式,管理效率低下且经常出现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在减轻慢性乙肝患者不良情绪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肝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肝宝胶囊高、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引出设计儿童护眼灯具的目的和必要性,其次分析照明技术的发展环境和趋势,接着阐述我单位照明技术研发方案和内容,最后讲述研发成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排列与组合是高中数学中较为特殊的部分,特殊性在于它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的方法都和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很不相同,内容比较抽象,方法比较灵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引
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影响充盈系数的因素,并结合舟山钓浪码头灌注桩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施工中采用护筒沉放、减少对土体的侧压力等改进工艺,确保了充盈系数的范围,为水上厚淤泥
详细介绍了某城区建筑物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方案和基坑围护桩的计算,基坑施工监测结果及竣工后的跟踪观测表明,该基坑的支护设计是成功的,为城区建筑物基坑支护设计积累了新
目的比较陡峭轴向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 IOL术后残余散光、角膜散光变化、IOL度数选择及植入准确性和术后视觉质量。评价Toric IOL植入术后1年的旋转稳定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的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分为两组:陡峭轴向切口组及非陡峭轴向切口组,每组30例(30眼)。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残余散光、角膜散光变化,术后1个月To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