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跨市域通勤现象随之增加。城际公交作为联系省市中心及其周边城镇运输发展的纽带,承担了大部分跨市域通勤客流。城际公交不同于城市公交,具有乘客乘车距离长,乘车时间长,站点分布密度小等特点,与城市公交相比,其客流时空分布具有特殊性,普通城市公交系统的评价方法不足以反映城际公交的运输特性,因此对城际公交运输效率进行分析及优化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车辆资源条件下运送更多的乘客,满足区域间运输需求,提高城际公交运输效率将成为城际客运发展和规划的重要方向,为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及城市群经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际公交概念体系,从运营方式、运输服务区位两方面将城际公交进行分类,对比城际公交与城市公交及省际长途客运之间的差异。通过人工调查及自动收费系统获取客流信息,选取北京3条城市公交线路及4条城际公交线路310 000余条IC卡刷卡数据,分析城际公交的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客流不均衡性的原因。运输效率的量化分析能够检验城际公交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的高低,衡量城际公交运输能力与客流需求的适应性水平。研究针对城际公交运输效率进行分析,建立了包括时空不均衡性指数、方向不均衡指数、高峰时间占比、断面不均衡性指数、里程利用率和沿线公交资源密度6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余弦决策方法进行运输效率分析。以京冀4条城际线路为例,计算各项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城际公交客流需求随机性强且变化范围大,常规调度方法普遍存在的固定性及滞后性难以适应其变化。以公交企业运输利润最大及乘客时间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拼车调度优化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乘客的舒适性。在案例计算中,以京冀城际公交线路811为研究对象并求解,通过调度优化前后运输效率指标变化,讨论了拼车舒适性指数与企业利润和时间成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依据城际公交客流特征,对运输效率建立量化分析,并综合评价其运输状况、需求与发展。为优化运输效率,建立动态灵活调度模型,能够提高城际公交企业运营收益及运输能力,减小城际公交客流压力,为城际客运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