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亚肺叶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行两种术式患者的临床数据特点,为将来以周围性结节为表现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术式提供参考,从而对术前合并症多、年龄大等或者不需要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选择亚肺叶切除术的依据和可能性,既同时保留了较多肺功能,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增加再次肺手术的机会。方法:大连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共70例ⅠA期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24例、女46例,肿瘤直径≤3.0厘米,包括pGGO(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纯磨玻璃影)、mGGO(mixed ground glass opacity,混合磨玻璃影)、及实性结节。32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男1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8±10.5岁。34例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4例行肺段切除术,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9±12.3岁。对其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所在叶、病理、术前分期、胸膜侵犯、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肿瘤所在叶、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合并症(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多原发癌等)、并发症(肺内感染、呼吸机辅助、肺漏气、胸腔积液、心衰、心律失常、血糖升高等)、随访时间和复发的情况做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病人的身体状况与合并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肺疾病、肿瘤直径、既往肺手术史及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肺转移等作为是选择亚肺叶切除术还是肺叶切除术的参考。结果:在两组切除方式中,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17),亚肺叶切除组年龄>肺叶切除组;在肿瘤大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119);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恢复时间、FEV1%、清扫淋巴结数目、和胸管引流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肺叶切除组<肺叶切除组;在亚肺叶切除组术共38例,27例有合并症,发生率为64.3%;在肺叶切除组共32例,15例有合并症,发生率60.0%,亚肺叶切除组>肺叶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术后并发症方面,在亚肺叶切除组术38例,有12例有并发症,发生率为31.6%,在肺叶切除组32例,有3例有并发症,发生率9.4%,亚肺叶切除组>肺叶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4)。结论: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行亚肺叶切除术组年龄较大、FEV1%较低、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较多,然而如手术时间、失血量、恢复时间、胸管引流时间等方面显著缩短,这说明如果患者经选择后再进行亚肺叶切除术在某些方面优于肺叶切除。因为还有争议,仍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前瞻性研究来明确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