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召开后,我国的中央领导集体由习近平总书记所领导,在世界、国家以及党的新形势下,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群众观,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贯穿到治国理政中的全部实践活动之中,“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凝聚了非常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风格,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思想的新观点和新论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同时群众思想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论断。习近平的群众观就是本篇论文的主题,在论述其在理论和实践来源方面所依据的方法也有多种,将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两种方式相结合,梳理、概括了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阐述了习近平群众观的突出贡献。习近平群众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来源。从理论来源看,习近平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袖的群众观以及父亲习仲勋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来源上看,习近平群众观源于与基层群众的交往实践促进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丰富的工作实践促成其群众观的成熟。目前来看,国际局势并不是特别的稳定,还有政变等不和谐的因素,而且我国目前有很多矛盾存在于社会转型期中,对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都具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志在他的讲话中以及论著中都提到了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在他的重要讲话、论著以及党的重要文献之中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为中心来阐述他的群众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体力量”、“核心问题是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成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特征。习近平的群众观有着鲜明的特征,一是以“坚持同人民群众在一起”为出发点,二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立足点,三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习近平群众观的突出贡献。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习近平的群众观与时俱进,一是主张以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二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以法治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提出了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四是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健全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