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包含两篇综述:综述一阐述中医的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等方面;综述二从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病理机制、临床相关指标、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研究目的:本研究立足临床实际,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进行归纳,“为日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辨证论治”及“简、便、廉、效”等方面优势,为中医证候分型及辨证施治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013-2015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简称高尿酸组)69例和2型糖尿病尿酸正常组(简称尿酸正常组)73例;研究内容:1.基本情况;2.合并症与并发症;3.临床实验室指标;4.中医证候特点。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证候积分与临床指标关系采用回归分析,P值<0.05有统计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1.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史、收缩压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高尿酸组性别构成:男:女≈2:1;3.高尿酸组的饮酒史、舒张压、身高、体重、BMI、超重和肥胖人数和构成比均高于尿酸正常组。(2)合并症和并发症:高尿酸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泌尿系结石;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的人数及构成比均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在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变、低血糖、糖尿病足不存在差异。(3)临床实验室指标:高尿酸组的TG、INS、HOMA-IR, HCY、ALT、AST、Urea、CRE、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HDL-C则低于后者;两组CHO、LDL-C、FPG、2hPG、HBA1C、PH、24h尿蛋白无显著差异。(4)证候分布:高尿酸血症组:主证:气阴两虚(50.7%)、阴阳两虚(15.4%)、肝胃郁热(14.5%)、阴虚火旺(13%)、上热下寒(4.3%),胃肠实热(2.9%)。兼证:浊证(75.4%)、瘀证(66.7%)、痰证(36.2%)、湿证(13%)。尿酸正常组:主证:气阴两虚(30.1%)、阴阳两虚(26%)、脾虚胃热(13.7%)、胃肠实热(12.3%)、上热下寒(11%)、肝胃郁热(4.1%)、阴虚火旺(2.7%)。兼证:瘀证(47.9%)、浊证(23.3%)、痰证(19.2%)、湿证(6.8%)。(5)两组间证候分布比较:高尿酸组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肝胃郁热、浊证、瘀证、痰证发病人数及构成比均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上热下寒、阴阳两虚、湿证无差异。(6)两组证候积分与指标:高尿酸组:阴虚火旺:ALT、Urea、CRE:阴阳两虚证:HOMA-IR;气阴两虚、肝胃郁热证候积分均与指标无相关性。尿酸正常组:气阴两虚:Urea;上热下寒:HBAlC、HCY;胃肠实热:HBA1C、CHO、CRE;阴阳两虚:Urea;气阴两虚和脾虚胃热证型跟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病男多于女,男:女≈2:1;(2)该病的影响因素可能有:饮酒、舒张压、超重和肥胖等;(3)高尿酸血症可能在2型糖尿病并发或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及脂代谢相关疾病、泌尿系结石等疾病中发挥作用,故在临床中可加强对血尿酸水平的监测或干预。(4)高尿酸组存在血脂紊乱以TG增高、HDL-C降低为主;肝肾可能更易受损;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HCY增高可能提示该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大;(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证候类型特点:虚证以阴虚为本,兼及气阳,实证郁热为主,易兼浊瘀痰;(6)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阴虚火旺、阴阳两虚两证型可能分别与肝肾异常、胰岛素抵抗相关;尿酸正常组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胃肠实热与肾功能相关;上热下寒、胃肠实热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上热下寒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胃肠实热与总胆固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