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社会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危险化学品顾名思义存在着危险性,能够危害生命财产安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伤亡损失惨重,在全社会或局部地区造成强烈影响。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把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当做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但安全治理基础仍然薄弱,火灾、中毒等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工业化较早的国家相比事故发生率仍然较高。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亟须吸取事故教训,学习国外经验,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本文从潍坊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政策执行研究理论“梅-萨综合模型”,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在系统梳理潍坊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政策执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潍坊市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方面主要存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足、部分企业安全工作流于形式、监管部门职能交叉与监管缺失并存、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政策问题的特性,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政策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需要,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对目标团体行为调适量过大;第二方面是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缺乏具体明确性,政策资源不足,缺乏高效的政策执行机构;第三方面是政策以外的因素,企业对危化品监管政策缺少正确认识,政策执行人员政策水平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少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原因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潍坊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一方面在对政策问题的认识上要更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理论,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统筹多元利益主体;另一方面在政策本身方面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政策执行机构执行力,完善事故调查体制;此外,在非政策因素方面要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危化品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强化安全监管网络,实现无缝隙监管、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政策需要切实有效的执行,否则再正确的政策也只会是一纸空文。政策执行并不仅仅单方面的需要政策执行者有较高的素质和执行力,还需要极强的理解能力和政策控制力,另外还要积极争取政策目标团体的认同和支持并加强沟通,以及关注媒体等一些非政策性因素。要使政策制定者制定的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需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还需要政策研究者和政策执行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以寻找最有效的执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