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聚集,导致城乡金融资源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以及县域金融资源供给失衡。为促进县域金融合理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结构,银监会推出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而来缓解金融资源不平衡,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自2008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以来,河南省村镇银行扎根县域,发展壮大,已成为“金融豫军”的重要一员。截止2018年末,河南省共组建80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因此,本文选择在建设村镇银行取得较大成就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像,研究河南省村镇银行网点数量差异性,探讨分析村镇银行设立网点的影响因素,并为村镇银行自身建设,政府推动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其“支农助小”作用等方面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河南省村镇银行网点设立情况,归纳总结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三个历程以及成立模式、注册资金等发展现状。并且对河南省村镇银行在不同主发起行、总支行、不同区域等网点数量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以河南省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105个县市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计量模型,研究河南省村镇银行网点数量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村镇银行网点数量与经济发展因素及农村金融供求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村镇银行网点数量在省辖市、县域范围差异性较大,且网点建设偏好经济发达地区。(2)总行网点受政策因素差异性不大,而支行网点受市场因素驱动差异性较强。(3)农商行与城商行发起村镇银行网点数量差异性较大,且农商行村镇银行出现异地网点扩张现象。(4)各县市GDP、财政收入、存款余额及存贷差、其他金融机构网点数等是村镇银行网点设立数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的创新点有两个,(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差异性为视角,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实际出发研究河南省村镇银行网点数量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2)研究内容的创新。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大创新,对其网点数量差异性进行研究,是对有关金融机构研究的丰富,同时也是村镇银行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