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质微纳结构组装的气凝胶类功能材料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zszk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素(Lignocellulose)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质,广泛地存在于木本(woody)与草本(herbaceous)植物中。甲壳素是地球上第二大生物质资源,大部分的甲壳素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就被当成工业垃圾(虾皮和蟹壳)而丢弃。这些生物质资源每年全球产量超过2000亿吨,可以作为天然高分子原料加以有效利用。天然高分子制品能满足人们对新材料环保型和生物相容性的需求。尤其是天然高分子气凝胶材料,在具备传统气凝胶超低密度、均一纳米级孔径、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特性的同时又融入了自身的优异性能,如良好的机械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天然聚合物材料。本论文通过系列化的实验研究与测试分析,集中阐述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结构单元可控组装制备功能化微纳结构材料的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即从原子或分子进行自组装形成复杂的结构)技术,通过溶解体系将木质天然纤维原料各组分完全溶解后,将分散在溶剂中的天然结构高分子以三维空间方式可控组装成多孔气凝胶材料;然后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即将较大尺寸物质拆解、刻蚀制备纳米材料)技术,利用化学预处理与高频超声处理相结合,从植物细胞壁/甲壳纲动物外壳中分离出高质量的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甲壳素,作为一维纳米结构单元,再利用组装技术制得超透明薄膜、大孔泡沫材料和高比表面积的介孔气凝胶材料;最后以不同层级结构的天然纤维素为基体,通过共溶互混法、生物模板矿化法和原位锚定法合成几种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有机-无机功能化材料,并探究这些新型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化合物、放射性元素吸附等环境净化方向的应用前景。为高值利用低质木质资源、废弃甲壳素资源,和更加深入研究生物材料多级结构并构建新型功能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实验内容和创新性的研究结果为以下几个部分:(1)创造性地运用“冻融”手段,从木质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中“自下而上”地制备出整块木质纤维素气凝胶,通过冻融过程实现气凝胶网络结构、孔结构的可控调节,基于木质天然纤维原料的全组份制成新型气凝胶材料。此工作中,首先将山黄麻木粉(Trema orientalis)作为木质纤维素原料完全溶解于离子液体([AMIm]Cl中。将木质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循环冻融后在水中再生,经超临界CO2干燥后即得到整块木质纤维素气凝胶。解决了溶解-再生法木质纤维素气凝胶不能成型的问题。制备出的气凝胶具有三维纤丝状网络结构,其密度、比表面积、结晶度、孔隙率和热稳定性都受到冻融过程的影响。该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可在5.3-80.7m2·g-1的范围内进行调节,所得高比表面积气凝胶的结构特性可与纯纤维素气凝胶媲美,为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全组份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2)系统阐明天然高分子/离子液体溶液中分子链在冻融过程中“自下而上”聚集组装的机理,详细分析冷冻速率、解融速率、循环次数等因素对全组份木质纤维素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此工作中,利用-20℃冰箱和-196℃液氮形成不同的冷冻速率,同时对比室温缓慢解融和烘箱快速解融所形成的不同解融速率。发现冷冻速率越快越有利于纤丝网络的组装,更易于制备木质纤维素气凝胶;而解融速率越慢则越有利于保持纤丝网络,缓慢解融是保持纤丝网络的必要条件;冻融循环次数会不断增强再生的纤丝网络,循环次数越多则纤丝网络的稳定性越好。冷冻速率的快慢导致高分子形成不同的“二级聚集单元”,且在循环冻融的过程中这些二级单元组装、聚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3)应用高频超声处理“自上而下”地制备一维纤维素/甲壳素纳米结构单元,阐明极性液体中超声波→空穴→多层级结构天然高分子纳米纤丝化的作用机理。此工作中,首先通过化学纯化处理脱除天然生物体结构中的其他基体组分,随后利用高频超声处理进行纳米纤丝化,从落叶松木粉中“自上而下”制备出高品质的纳米纤丝化纤维素NFC(平均直径为34.8nm,长径比>280)。证明高频超声处理能够有效地破坏纤维间相对较弱的氢键和范德华力,将微米级的纤维素纤维逐步分解成纳米纤维。在国际上首次将此方法用于从干虾壳中“自上而下”制备高品质的纳米纤丝化α-甲壳素NFCH(平均直径为19.4nm,长径比>500,结晶度高达65%)。从生物质中将纤维状的结构高分子分离出来,作为新型的一维纳米结构单元,可成为绿色功能材料的组装基体。(4)利用不同的干燥方式和制备过程,将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甲壳素可控组装成超透明薄膜、大孔泡沫材料和介孔气凝胶。此工作是将制备好的高长径比的均一直径的NFC和NFCH分别作为新的一维结构单元,通过室温干燥、常规冷冻干燥和叔丁醇冷冻干燥三种方式分别进行二次组装。利用在干燥过程中NFC间和NFCH间的大量氢键和范德华键,分别制成基于纯NFC及纯NFCH的低孔隙率(<20%)的光学透明薄膜、大孔泡沫材料(孔隙率>99%,比表面积小于5m2.g-1)和气凝胶材料(孔隙率>99%,比表面积高达133m2.g-1)。对组装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这些新型纳米结构材料有望作为无机功能化的组装平台。(5)围绕不同层级结构的天然纤维素,探索出共溶互混法、生物模板矿化法和原位锚定法等方法,合成具有多层级微纳结构的有机-无机环境净化材料,赋予天然纤维素光敏降解有机化合物和高效吸附放射性碘离子、碘蒸气的全新功能。此工作有三个要点:1)在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过程中,将预先制好的混晶钛酸纳米管均匀混合在纤维素溶剂中,与纤维素分子链互穿后共沉淀成凝胶,再经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后形成钛酸纳米管/纤维素复合气凝胶。该气凝胶作为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可多次重复使用。由于其结构独特、力学强度好,是理想的光催化剂,可有效地降解水污染物。2)将天然竹纤维作为生物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上原位矿化~30nm的球形Ti02。煅烧脱除模板后制成具有纳米结构、长度为毫米级的TiO2纤维。这种新型的Ti02纤维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分解有毒的坏境污染物苯酚。这种制备方法,能够快速大量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3)作为1D结构单元,从生物质原料中获得的大量NFC作为基体,在液相反应中(直径20~80nm)直接原位牢固锚定Ag2O纳米晶体(直径5-20nm)。经叔丁醇冷冻干燥后,得到轻质、多孔(98%)、高负载量(-500wt%)的Ag2O@NFC复合材料。负载Ag2O纳米粒子后的复合气凝胶不仅能从污染的水中吸附、捕捉放射性r离子,还能高效吸附并固着大量I2蒸气,达到放射性污染源安全处理的目的。为研发可高效捕捉吸附放射性离子的吸附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飘》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被誉为“南方种植园传奇的百科全书”。1937年,《飘》获得普利策奖,是人们锲而不舍竞相研究的文学经典。在这部
下肢负荷外骨骼需要在变负载情况下实现助力的功能,外骨骼应能准确地跟踪人体的期望运动轨迹。为此,基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鲁棒自适应PD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系统外界的
IP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综合项目交付)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节约建筑成本的交付方式。并且项目规模越大,能够节约的项目成本越多。各参与方组成IPD团队,集成了各方
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以前重复性的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和不确定,原来的程序化的工作次序不能应用在这个多变的环境中。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出现了更多的需要灵活处
文章研究为了在未来空地作战中占据优势,空地制导武器正朝着远程化、精准化、小型化、高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远程化可以确保战机实施有效的“防区外攻击”;精准化可以确保
近日,江苏省公安厅在扬州市召开全省公安档案工作会议,会上回顾总结近年来全省公安档案工作,对扎实推动新时代公安档案工作转型发展进行研究部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程建东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护理经验和感受。方法从2016年至2018年在我院接受医治的病人中挑出150例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住院接受医治后进行以
高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它既区别于大学最常见的校—学院—系(部)组织结构中的学院概念,又不同于单纯的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大学,而是专指
湖泊作为地球表面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承载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多种重要的服务功能。近几十年来,人口的激增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湖泊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文化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税务机关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新型税务文化的基本内涵,介绍了新型税务文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