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侵害雏鸡的淋巴组织,法氏囊最为严重,导致淋巴细胞受到损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从而出现免疫机能缺陷。这种病毒导致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出现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的诊断和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对该病的防控意义重大。然而在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时缺乏统一标准物质,这给病毒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带来很多问题。因此研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检测标准物质对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灭活后的病毒液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检测标准物质。将纯化后的病毒进行无菌检验、外源性病毒检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含AIV、NDV、ALV、GPV、REV、EDSV等外源性病毒。对IBDV进行灭活并初步定量,将冻干保护剂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液混匀后,进行分装,所得样品采取冻干处理。本研究建立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标准物的均匀性、稳定性。同时外部实验室对该标准物质进行协作标定,对定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确保置信范围的准确性。将均匀性试验的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内与组间无差异(P>0.05)。稳定性试验表明37℃存放7天、室温(25℃)21天、4℃4个月以及-20℃存放1年无明显变化。将均匀性、稳定性以及协作标定测定的不确定度引入定值结果中,在置信率为95%时,该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2.32±0.67)×10~5copies/μL。综上所述,本试验制备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检测标准物,建立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检测标准物具有较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其定值结果为(2.32±0.67)×10~5copies/μL,并可用来评价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以及选择检测试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