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的成因、经济影响与最优货币政策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其变动趋势反应了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围绕利率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特征。第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不仅多国的政策利率和国债利率开始出现负值,世界实际利率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也不断下降,多国实际利率已降到历史低位。第二,全球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之后复苏缓慢,通胀低迷,导致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意味着通货膨胀可能不再只是简单的货币现象,利率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难以解释。第三,即使多国央行采用了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等规模空前的宽松政策,其刺激经济复苏的效果却不及预期,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需要重新审视。这些经济现象引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形成了重要挑战。从长期角度出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利率为何持续较低?这反映了背后怎样的经济逻辑和深层原因?同时,低利率下各国经济为何持续低迷?利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从短期角度出发,规模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何难以刺激产出和通胀?应该如何看待低利率下的货币政策效果?低利率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什么?是否能够从根源上解决低利率问题?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低利率的成因、经济影响和政策应对三个角度入手开展了研究,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框架,对低利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参考。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是导论,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研究了低利率的原因。首先,本文梳理了代表性央行的货币政策,指出各国规模空前的宽松政策是导致低利率的直接原因。中央银行向经济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了较低的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国债利率。其次,本文梳理了世界和代表性国家实际利率的长期趋势,发现了实际利率持续下降的规律。本文指出实际利率的下降趋势反映了自然利率的持续降低,即较低的自然利率是导致低利率的深层原因。在自然利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利率需要对自然利率进行反应,导致货币政策更加宽松。最后,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放缓、人口增速下滑、人口结构恶化、收入差距恶化等因素对自然利率的下降具有解释能力,这为政策制定者通过精准施策从根源上解决低利率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三章研究了低利率的宏观影响。本文发现了稳态利率和稳态产出之间的倒U型关系,对利率不是越低越好的原因做出了回答。首先,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由于忽略了风险因素,现有理论研究难以解释低利率下产出持续较低的现象。这是因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实际资本边际产出始终为正,所以当实际利率为负时,企业增加投资一定是有利可图的,不会出现利率和产出同时下降的现象。其次,本文将风险因素引入生产函数,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发现稳态产出与稳态利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本文假设经济中优质的投资项目是有限的,企业家进行投资时会先实施低风险项目,后实施高风险项目。因此,当稳态利率较低时,经济中优质的投资项目稀缺,由于投资成本随利率下降出现改善,企业家将有能力和意愿实施风险较大的增量投资项目。这意味着低利率一方面通过提高投资总量促进产出,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投资风险抑制产出。两种渠道共同作用,导致稳态产出随稳态利率的下降而先升后降。再次,本文基于122个国家(地区)1970-2018的研究样本,发现经济发展与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为理论研究的结论提供了实证证据。最后,本文探讨了低利率下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之间的权衡,指出低利率鼓励了企业进行过度冒险,对应了发展质量更低的经济稳态。第四章研究了低利率的微观影响,为第三章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微观证据。首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研究样本,本文发现企业经营绩效与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利率在微观层面同样不是越低越好。接着,本文通过机制检验发现,利率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这证明了风险渠道的存在,即利率下降降低了经济发展质量,反而在利率过低时对企业经营不利。第五章研究了低利率的政策应对,主要探讨了低利率环境下的最优货币政策。其中,本文依据前文发现的稳态产出与稳态利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将稳态利率小于最优利率的经济状态定义为低利率环境。首先,本文详细梳理了代表性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实践,并指出数字货币的发展为大规模负利率政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次,本文发现了自然利率对货币政策的约束,指出即使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本质上也是对自然利率进行反应。接着,本文将风险因素引入生产函数,通过控制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效用,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创新性地将经济环境分为正常利率环境和低利率环境。通过脉冲分析,本文发现产出和通胀对宽松政策的反应在低利率环境下出现了分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刺激通胀的同时反而抑制了产出,原因是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已经进行了过度冒险,提高风险的结构效应超过了提高投资的总量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自然利率规则在低利率环境下鼓励了过度冒险,为了实现物价稳定牺牲了发展质量,不再是最优政策规则。最后,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在解决低利率问题上作用有限,应注重导致自然利率下降的结构性矛盾,进行精准施策,从根源上解决低利率问题。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由于利率下降既能通过提高投资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通过提高风险的渠道抑制经济发展,所以利率并不是越低越好。这在宏观层面表现为稳态产出和稳态利率的倒U型关系,微观表现为企业经营绩效与实际利率的倒U型关系。然而,由于世界自然利率不断走低,多国稳态利率已小于水平,进入了低利率环境。宽松货币政策在低利率环境下无法同时刺激产出和通胀,政策制定者将面临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权衡。此时,自然利率规则为了实现物价稳定鼓励了过度冒险,牺牲了经济质量,不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应当理性看待货币政策的功能和局限,不能试图通过宽松政策解决一切问题,在低利率环境下进一步进行大规模宽松政策只能是“饮鸩止渴”。第二,低利率问题的核心是过低的自然利率,政策制定者应当从技术进步放缓、人口增速放缓、人口结构恶化、收入分配恶化等结构问题入手,进行精准施策,从根源上解决低利率问题。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边际贡献。第一,本文聚焦于低利率环境下的经济规律,研究问题重要,研究视角新颖。针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经济现实,本文创新性地将经济环境分为正常利率环境和低利率环境,指出由于投资风险过大,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趋势在低利率环境下将出现背离。这较好地解释了规模空前的宽松政策仍无法刺激经济复苏的现象,为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二,本文在生产函数中引入了风险因素,指出利率下降不仅会通过提高投资总量的总量效应渠道促进总产出,还将通过提高投资风险的结构效应渠道抑制总产出,两种渠道共同决定了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这较好地回答了为什么利率不是越低越好的问题,为理解低利率环境下经济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本文发现低利率环境下货币政策面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之间的两难抉择,并提出自然利率规则在低利率环境下为了实现物价稳定牺牲了经济发展质量,不再是最优政策规则。这较好地解释了低利率环境下宽松政策的成本,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本文发现了实际利率长期下降的规律,并指出技术进步放缓、人口增速放缓、人口结构恶化、收入差距恶化等因素是导致自然利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为各国通过精准施策走出低利率环境提供了重要思路。
其他文献
微震监测是水力压裂范围探测的重要手段。利用微震监测可动态地观测井下煤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状态,评价水力压裂增透效果,对井下煤层水力压裂精准实施和瓦斯高效抽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微震监测处于应用探索阶段,基本沿用冲击地压微震技术,对煤层水力压裂微震响应机制的认识还未成熟,煤层水力压裂微震有效监测距离不明确,井下受限空间给微震震源定位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使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
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是一种将光栅集成于扫描微镜之上同时具有分光和扫描功能的新一代微型光学分光器件,具有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等显著特点,是光谱分析检测装备的公共核心部件。论文面向新一代低成本高性能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对核心分光元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高性能、低成本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迫切的应用需求。论文针对当前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存在的衍射效率低、镜面尺寸小、
经济波动研究历来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和热门话题,特别是经济短期波动的预测,更是研究的难点。中国经济波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进行分析和探索。学者们根据经济系统运行的惯性利用历史统计调查数据的变化特征及规律,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波动的监测和预测。虽然宏观经济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逐步提高,但仍存在问卷调查主观性较强,调查的成本高,数据
钽(Ta)是工业上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与密度,优异的延展能力及极高的抗腐蚀能力,在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然而,Ta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织构梯度、织构带及尺寸粗大不均一等不理想的组织及织构特征。上述不理想的组织及织构特征本质上与Ta的变形和再结晶行为具有强烈的取向相关性密切相关,而目前对于Ta中取向相关的变形和再结晶行为的认识还不够系统深入。基于此,本课题围
基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利用式创新模式,而对具有突破性的探索式创新重视不足的创新现状。以及银行等债权投资者与股权投资者因其风险特性差异而对不同风险类别的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差异化支持特性的现实状况。如果仅从债权融资的视角考察政府R&D补贴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而轻视R&D补贴对股权融资影响的重要性,则不利于我们从更为完整的逻辑画像厘清R&D补贴该如何引导外部资金助力企业研发
中国易地扶贫搬迁历经了初步探索阶段、试点推进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和决胜脱贫攻坚阶段,已经由地方区域性的探索实践上升为具有国家顶层设计并广泛推行的系统性扶贫工程。梳理中国扶贫移民发展脉络,能够厘清易地扶贫搬迁逻辑,目标是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出发点是从源头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路径是从过程中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的落脚点则是从结果上紧抓“扶人”根本、实现人的发展。当前,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的学术成果颇
由于风电并网系统的控制特性与同步发电机具有显著差异,导致以风电并网系统为代表的锁相同步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暂态同步机制正逐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尤其在高度电力电子化的控制特性及复杂的暂态行为下,导致风电并网系统面临同步特征不明、失稳机理不清、故障形态演化规律多样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物理概念清晰的分析方法和失稳判据,同时,影响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也未能定量描述,难以针对性地提
作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合理正确的定价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相关研究则成为了重要的命题。根据估值理论,盈余持续性是股票定价的内在要求,而加总盈余对盈余结构的掩盖,导致持续性信息损失,在投资者功能锁定下,常常形成资本市场异象。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集团特征的凸显,其存在的母子公司结构是讨论盈余持续性不可回避的因素。基于我国既披露合并报表,也披露母公司报表的双
对外担保是一种促进资金融通的重要手段,但是公司对外担保潜藏着风险。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充分注意到了公司担保带来的风险,专门在第16条中设置三个条款对公司担保问题作出规定,这对于防范担保风险,保障公司及股东利益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该规定并非十分完备,理论界与实务界还存在很多争议,《公司法》第16条的规范属性、公司章程及决议对公司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担保债权人是否有审查公司章程的义务、担保债权人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要求开发与之匹配的柔性储能系统。柔性超级电容器,由于其寿命长、无污染、安全无风险以及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是未来柔性储能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本论文介绍了当今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柔性基底和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围绕高性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材料与器件,本论文在复合材料制备、电极结构设计和器件组装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针对机械变形过程中活性材料脱落的现象,采用原位生长与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