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保人民法院能够兑现生效法院文书确定的民事权利,法律赋予了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查控并处置被执行人财产的权力。有权力的行使则必有权力指向对象的救济渠道才符合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当执行权力的行使出现不当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案外人应当通过一定的程序获得救济,即可以维护当事人等人的合法权益,又能实现当事人等对法院执行的监督,切实规范执行行为。为此,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开创性的设置了有中国特色的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对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首次作出相关规定。可惜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就此问题除了条文序号有变化外,条文内容一字没改。涉及执行异议之诉就一个条文几十个字,内容过于粗略,导致工作开展不便,甚至对执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予以剖析。本文以CD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执行监督庭在处理案外人对执行标异议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工作中所遇之间题为基础,以典型案件为切入点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实务工作中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中,笔者选取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大块即概论、非程序性问题、程序性问题及相应对策。概论部分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法理基础及相关概念、相关制度做比较分析;非程序性问题部分主要对该制度的性质、异议事由范围及该项制度的滥用做了深度剖析;程序性问题部分则研究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与其前置程序的衔接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确权问题两大内容;最后部分则是在第二第三部分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之道。本文重点落脚在案外人异议之诉非程序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的剖析研究上,并引入工作总的具体案例予以佐证,将实务案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分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种种不如人意的症结所在,提出实际可操作之对策。
其他文献
传统民法理论对于动产和不动产的物权变动公示方式有着严格而明确的区分。动产物权变动以交付为公示方式,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公示方式。但是特殊动产这一财产形式的出现,由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引领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建设,江苏省必须选择一条适合江苏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可以感知本地空闲频谱的获得性,并且利用可获得的空闲频谱进行通信的一种新兴技术。在一个由认知无线电节点组成的多跳网络中,由于空闲频谱随地点与时间的动
P2P和网格是将来不可避免的两种分布式计算模式。通过对网格计算与P2P计算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与P2P融合的方案,并从资源组织与管理、工作调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