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都为东亚地区的文明古国。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部陆地相接,又与中国隔黄海相望。这样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使得中韩两国交流最早可追溯到隋唐之前。在现如今多元化的环境下,文化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对于维持国家间的关系也至关重要。文化源自于社会生活,在相互的文化交流中,双方不可避免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对方的影响。中韩两国共处汉字儒教文化圈,文化认知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这也是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且学界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文化交流是双方向的,朝鲜半岛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朝鲜半岛文化的中国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笔者另辟蹊径,以洪大容的《乙丙燕行录》和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为史料依托,立足朝鲜半岛文化,以朝鲜半岛文化在中国的流入为重点,考察了 18世纪中后期中韩文化交流状况。朝鲜半岛文化流入中国的方式诸多,但笔者在此只讨论三个方面。首先介绍了朝鲜半岛文化通过人际往来传入中国的状况,其次论述了朝鲜半岛文化通过贸易交流传入中国的状况,最后以《乙丙燕行录》和《热河日记》为史料依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具体实例来阐述朝鲜半岛文化流入中国的状况。综上而述,本论文从以上三个方面立足韩半岛并以洪大容的《乙丙燕行录》和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为对象,通过对朝鲜半岛文化的中国流入研究,力图使人们能更客观的看待中韩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