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型模拟及不确定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改变了其适宜种植区域的分布。当前已有相关研究基于统计模型、作物模型(Crop models,CMs)和全球气候模型(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评估了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冬小麦单产、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适宜种植分布的影响,并且尝试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措施。在评估小麦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响应中,大部分研究仅在单点尺度评估冬小麦物候期和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尺度较小无法全面评估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管理、以及品种等因素对产量变化的影响。基于模型模拟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小麦生产往往采用单个模型,所使用的模型方法集成度较低,且假定作物种植分布不受气候影响,因此相关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SMDs)、CMs和GCMs结合是研究作物单产和种植面积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主要工具,然而这种方法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尚不明确。因此,如果基于CMs、GCMs和SMDs模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某地区冬小麦生产的田间管理措施和土地政策调整提供参考,首先需要全面评估该区域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种植区域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模型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为此,本研究首先基于黄土高原27个农气站点29年(1981-2009)的冬小麦观测数据,通过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评估冬小麦产量对历史气象因子、极端气候因子、管理和土壤因子的响应;然后结合6种小麦生长模型(APSIM、Aqua Crop、DSSAT-CERES-Wheat、DSSAT-CSCRP-Wheat、DSSAT-NWheat、STICS)和27种GCMs,在黄土高原冬小麦种植区166个站点模拟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SSP585和SSP245共2种排放情景下3个时段(1971-2010、2041-2060和2081-2100)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评估黄土高原冬小麦物候期和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接着,结合9种SDMs和27种GCMs,通过地形数据、土壤机械组成、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相关变量建模,预测黄土高原在SSP585和SSP245排放情景下3个时段(1971-2010、2041-2060和2081-2100)的冬小麦潜在分布;再结合作物模型模拟的冬小麦单产和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评估考虑作物种植分布变化下黄土高原冬小麦总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通过方差分析(ANOVA)方法量化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冬小麦单产、种植分布以及区域总产预测的不确定性来源;最后,基于5种小麦生长模型(APSIM、DSSAT-CERES-Wheat、DSSAT-CSCRP-Wheat、DSSAT-NWheat、STICS)、27种GCMs,选取位于黄土高原的临汾、杨凌和长武试验站,考虑更适用于当地的播期、灌溉和施肥等3种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通过3种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考虑不同来源交互的ANOVA、不考虑不同来源交互的ANOVA和极差法),全面评估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形成和WUE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模拟研究的不确定性。研究得出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基于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历史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发现黄土高原1981-2009年间冬小麦生育期缩短,山西和甘肃部分站点生育期缩短明显;生育期缩短主要是由于营养生长期缩短导致,但生殖生长期变化不明显。通过一阶差分方法,发现1981-2009年间的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冬小麦单产时空变化的解释度较低。最后通过3种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PLSR、Randomforest和RPART),发现气象因子变化和土壤代表的空间差异是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时空变化的主要解释因子,气象因素对冬小麦单产时空变化贡献率约为19.8%-22.3%。(2)基于集成模型评估黄土高原冬小麦物候期和产量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冬小麦典型大田试验数据分别对6种作物生长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发现6种模型校准和验证结果较好,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在2%-10%。DSSAT-CERES-Wheat和Aqua Crop分别为模拟黄土高原基准年(1971-2010)物候期和单产标准差最小和最大的模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CSCRP-Wheat、APSIM和CERES-Wheat分别在分区I(山西省)、II(陕西省)、III(甘肃省)模拟小麦单产变化趋势与其他模型相反。与基准年单产相比,作物模型集成模拟结果发现黄土高原全区冬小麦单产将会增加12.4%-27.5%,降雨更多和温度更高的分区II(陕西省)的模拟单产增幅最大。(3)基于集成物种分布模型评估黄土高原冬小麦潜在区域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各SDMs测试过程中的AUC(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COR(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TSS(The true skill statistic)均介于0.7-1之间,且9个SDMs模拟的黄土高原冬小麦气候适宜分布与遥感反演的黄土高原冬小麦种植分布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SDMs预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区变化趋势及幅度差异较大,其中Glmnet、Maxlike、MLP及RBF模型预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分布变化幅度较小(<15%),但是部分模型(GAM和GBM)预测变化幅度甚至超过±50%。基于物种分布模型集成模拟,结果发现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甘肃和宁夏地区2081-2100年冬小麦气候适宜区将减少14.95%和51.06%,最终导致黄土高原将分别失去约10.91%和24.71%的冬小麦气候适宜种植面积。(4)基于模型集成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气候适宜区总产的影响在考虑冬小麦气候适宜种植面积变化下,作物模型与ensemble-SDM结合预测黄土高原冬小麦总产变化趋势相对其单产预测趋势,在不同作物模型内的差异性更大。气候变化下,各SDMs预测结果的变异性对总产的影响相对各CMs预测结果的变异性对总产影响更大。两种排放情景下2081-2100年,黄土高原冬小麦单产预测增加而适宜面积预测减少,作物模型、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模拟评估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总产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27种GCMs、9种SDMs和6种CMs的集成模拟,在SSP245和SSP585排放情景下,2041-2060小麦总产相对基准年平均增加14.57%和19.67%,2081-2100年相对基准年分别增加4.85%和3.47%。(5)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冬小麦单产、适宜种植面积及总产预测不确定性分析作物模型CM为黄土高原冬小麦单产预测中最大不确定性来源,相对不确定性贡献率约为38.8%。在冬小麦种植面积预测的不确定性来源中,物种分布模型SDM约占总不确定性的25.4%,其次是SDM和GCM相互作用。单独因子不再是黄土高原区域冬小麦总产预测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SDM和GCM的相互作用为其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约占总不确定性的20.9%,而SDM的不确定性贡献率约为20.3%,为4个主因子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SVM、RF和RPART会降低SDM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区域总产预测中的不确定性,Aqua Crop和CSCRP-Wheat会增加CM在大部分黄土高原地区冬小麦总产预测中的不确定性。(6)量化评估气候变化下不同冬小麦适应性措施所产生的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基于3种不确定性评估方法(考虑不同来源交互的ANOVA、不考虑不同来源交互的ANOVA和极差法)量化冬小麦单产预测的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在3种评估方法中作物模型CM均为临汾和长武站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不确定性贡献率约在为30.6%-65.4%,但在杨凌站适应性措施可能是单产预测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相对于单产预测,作物模型CM始终是WUE预测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而且其不确定性贡献率更大。此外,相对其它作物模型,DSSAT-CERES-Wheat和STICS模型会增加冬小麦单产预测的不确定性。
其他文献
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结合当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重技能轻素养、地理实验设计缺少科学探究思想等问题,提出了地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并结合“气温观测”改进实验课例,阐明了如何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指明了地理实验教学应逐步实现从教师演示向学生操作、从教师设计向学生设计、从教师需要向学生需要、从验证书本知识到探究新知识的四个转变,强调了要以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求真求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传播媒介的更迭,一大批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网络综艺凭借网络空间宽松、自由的特点,深入挖掘青年亚文化背后的价值,成功的吸引了大批受众的关注。因此,青年亚文化元素也成为网络自制综艺的制作中不可缺失的内容,青年亚文化也在互联网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作为当前网络综艺中热度超高的爆款综艺,《吐槽大会》成功地与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本研究选取该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
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一株从新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分离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KDNB6进行鉴定;并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层析从该菌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抗MRSA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菌株KDNB6各项特征与粘质沙雷氏
新疆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产业整体向好,冰雪体育旅游收入上升游客承载量大,冰雪体育旅游景点增多,宣传推广迅猛,冰雪体育旅游辐射全国。但是新疆冰雪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旅游项目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政府支持缺乏持续,没有大平台;专业人才缺乏引进,没有新血液;旅游推广缺乏力度,没有真效果等问题。因此,该文建议,应该强化优势,突出地区人文特色;加大宣传,开辟线上线下途径培育主体,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活动;创
为研究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条件,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恩平组和文昌组为例,根据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埋藏史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储层特征,探讨深层储层原生孔隙成岩作用保存机制及模式。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南部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文昌组主要发育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介于1.9%~17.3%,平均为13.3%;渗透率介于(0.034~152.683)×10-
存量时代下的社区更新从空间导向的蓝图式规划转向人本导向的参与式营造。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行动者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全过程、多层次、动态化对比研究。分析表明,社区营造更能提升社会网络关联性,是控制网络均衡性的弹性手段。地方归属感的重建能加强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制度设计的完善能丰富社区参与的层次性。不同的价值驱动造就了个体链接度的差异化。个体枢纽度的提升源自空间的触媒作用与时间资本的累积。研究表明:
<正>我们在日常消防安全工作中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但是看似普通的办公室中往往也会存在诸多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那么造成办公室火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我们在日常又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呢?一、办公室火灾的主要原因(1)一些单位和部门往往将消防安全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工生产场地、库房、配电室、机房等重点部位,而办公室内的火灾防范工作却未能够
期刊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银行经营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客户需求等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核心科技出现及应用,既给银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对银行经营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金融科技成为了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各家银行纷纷升级打造智慧银行。金融科技受到政府、金融业、互联网圈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面临了许多管理方面
在轨运行的大口径空间可展开天线可能会遭遇微小空间碎片的高速撞击,这严重威胁了星载天线的安全服役。为研究空间网面可展天线支承结构及抛物面索网在高速撞击时的动力响应,选用ANSYS/AUTODYN有限元软件,建立大口径空间网面可展开天线动力学撞击仿真模型,模拟天线展开锁定时遭遇2.5-7.5mm的空间碎片撞击的全过程动力响应。考虑1.0-15.0km/s的撞击速度和不同撞击位置工况下,结构的整体动力响
[目的/意义]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备受关注,以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构建及提升路径,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三阶段演化进行阐述,对智慧图书馆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概念、特征、需求重新审视,立足现有标准体系,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影响因素等基础理论的探析,构建服务能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