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传播到世界各国,进而成为一次世界性危机。多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抗击衰退,以摆脱金融危机不利影响。随后,传出冰岛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的消息。“笨猪五国PIIGS”主权债务缠身,经济严重衰退。究其本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欧盟各国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防止出现经济萎缩,进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就使得欧洲国家本已脆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并最终导致债务的不可持续从而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为抵制此次金融危机,相似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被中国政府采用,以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11月,举世闻名的4万亿计划由中国政府推出以拉动增长,其中要由地方政府自筹2.8万亿元。于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肆举借政府性债务,在这一时期融资平台数量剧增,负债规模大幅增加。学术界、外国媒体和中央政府开始关注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实际规模及风险状况。结合以上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章为引言,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对象、范围和论文结构安排,并界定了文中的核心概念。第二章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形成与现状。受法律约束地方政府无法直接举借债务等因素,地方政府只能寻求其他方式筹措资金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主要呈现东部地区规模较大、贷款投向相对集中、贷款期限相对较长等特点。第三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本文分别从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宏观经济四个方面,多角度分析了此类债务的风险和传导机制。融资平台过度举债现象的存在与政府隐性信用担保密不可分,银行乐观认为政府不会违约大肆放贷,导致融资平台过度举债,然而事实上地方政府为融资平台提供的担保并不合法,也不受法律保护。由于融资平台实质上是代替政府举借债务,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偿还,因此一旦融资平台资金断裂,银行只能向地方政府追债,从而对地方政府财政形成较大压力。如果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不能及时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会进一步升级,造成宏观经济系统风险,包括经济转型受困、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使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社会不和谐程度加剧等。第四章为中央政府为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采取的对策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央政府确立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并未形成成熟的债券市场,存在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不当干预债券发行的现象,造成发行价格和规模偏离市场真实选择,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遇到障碍。此类贷款债权银行受国家政策制约购买地方政府债券,使其利息收入大幅减少。各部委大力提倡的PPP模式,由于主要适用于能够产生稳定的“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并不能解决所有政府投资项目融资问题。第五章为进一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探讨,提出我国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分税制改革出发,从根本上解决此类债务风险。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主要结论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将引发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甚至传导到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