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已经是大学生的主力军,但一直以来,这个群体却以“非主流”著称。本研究从发生在生命历程中的生活事件的角度来探讨"90后”大学生的生活。对生命历程中事件的探讨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化生活脚本(文化对一个理想生命历程中的事件及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期望)、个人生活故事(个体生命历程中有意义的事件)和个人生活规划(个体想象的未来生命中的重要事件)。研究目的有:1)探究"90后”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观念和个人真实生活;2)与Zaragoza Scherman等人(2014)对中国中老年人(40岁以上)的文化生活脚本和个人生活故事研究进行比较检验文化生活脚本的传统稳定性和时代特色。3)探究文化生活脚本的个人可塑性。研究一主要采用Zaragoza Scherman等人(2014)的问卷方式收集了上海市6所高校102名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脚本和个人生活故事;同时还另行搜集了他们的个人生活规划。文化生活脚本要求被试列出同性别的新生儿一生中重要的7件事情,个人生活故事要求被试列出从出生到现在对个人来说重要的7件事情,个人生活规划要求被试列出从现在到死亡对个人来说重要的2件事情(不能与文化生活脚本中的事件重复)。以上三个方面的问卷都要求被试对所列出的事件进行评价。对于文化生活脚本事件被试分别要从文化角度和个人角度进行评价,个人生活故事和个人生活规划只从被试个人角度评价。结果:1)文化生活脚本事件共41类,个人生活故事事件共44类,个人生活规划事件共22类;2)个体对文化生活脚本事件的评价在某些方面与文化期望有差异;3)文化生活脚本中的事件几乎全部包含在个人生活故事和个人生活规划事件中;4)与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脚本比较发现,两个群体有28个文化生活脚本事件类别是相同的,但对这些事件的具体评价和认识并不一致;在不相同的事件中,“90后”比中老年人列出了更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事件。研究二要求被试评价研究—中文化生活脚本和个人生活规划中男女生都提及的且提及频次较高的事件,同时给被试呈现研究—所得出的异性在该事件上的评分作为参考。结果发现给出的参考信息会影响被试对文化生活脚本事件的评价,被试的评分会向给定信息的方向靠拢,特别是女生更容易更受到给定信息的影响。结论:1)“90后”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与文化所期望的生活有诸多重合,但在观念上存在差异;2)文化生活脚本有其传统稳定性,也有其时代特色;3)文化生活脚本会受给定信息的影响,具有个人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