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的效果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否影响货币政策效应,通过何种途径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经济学界历来存有争议,相关理论层出不穷,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越来越多,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越来越复杂。所以,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角度厘清这一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全面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决策层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机理,着重研究了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货币供给量M2并没有完全进入实体经济中,因此在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应将未进入流通的货币扣除,在此基础上,本文计算了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并实证检验了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实证检验中,本文采用阶段性分析方法,将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分为货币政策扩张和紧缩两个不同的阶段,观察并比较两阶段中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会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抵消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并不相同。在经济过热,货币当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变动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切合我国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更好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