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硼酸酯键合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羟推进剂是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重要品种,它具有低成本、高能量的优点,科学工作者己研制出多种丁羟推进剂配方,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发动机中。随着国防的技术的发展,丁羟推进剂已向着高能量、高燃速、无烟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高能丁羟四组元推进剂的能量已经满足发动机的设计要求,但由于该推进剂配方的高固含量,粘合剂基体与填料容易脱湿而使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差,限制了高能丁羟四组元推进剂的应用。若加入硼酸酯类键合剂(BAG-5),能提高推进剂的力学性能,但药柱常温伸长率也只有50%,还未达到发动机的使用要求。本文拟通过对BAG-5的改性,制备出适用于高能丁羟推进剂的硼酸酯键合剂,使高能丁羟推进剂性能满足某战术导弹发动机的装药要求。根据硼酸酯键合剂在丁羟推进剂中的作用机理,设计了三种系列的改性硼酸酯键合剂分子结构,即BAJ1系列、BAJ2系列、BAJ3系列改性硼酸酯键合剂。以丙烯酸甲酯、丙二酸二乙酯、溴丙酮及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N,N-二羟乙基丙酸甲酯、N,N-二羟乙基乙酸乙酯甲酰胺、N,N-二羟乙基丙酮三种醇胺中间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法对N,N-二羟乙基丙酸甲酯和N,N-二羟乙基乙酸乙酯甲酰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N,N-二羟乙基丙酸甲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丙烯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h,在此工艺下产物为淡黄色粘稠的液体,收率达92.2%;N,N-二羟乙基丙酸甲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丙二酸二乙酯与二乙醇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1:1,醋酸锌占二乙醇胺的摩尔百分数为0.3%,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h,在此工艺下产物为淡黄色粘稠的液体,收率达88.7%。采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验证了产物结构。以聚醚、硼酸、二乙醇胺及醇胺中间体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BAJ系列改性硼酸酯键合剂。对BAJ系列改性硼酸酯键合剂的硼含量、胺值、羟值、含水率及pH进行了测定,发现改性硼酸酯键合剂的活泼氢含量降低了,pH显示改性硼酸酯键合呈弱碱性,含水率均低于5%。将BAJ系列改性硼酸酯键合剂应用于高能丁羟四组元固体推进剂,制备出推进剂样条,并通过对样条的力学性能的测定,来考察BAJ系列键合剂的使用效果。通过BAJ系列键合剂与BAG-5键合剂的对比发现,BAJ系列键合剂的使用效果优于BAG-5键合剂。这是因为BAJ系列键合剂分子中不仅有硼原子、羟基、仲胺基,还有改性基团带来的酯基、羰基、酰胺键,这些基团强极性能对推进剂填料产生吸附作用,增强了键合剂的键合作用。BAJ系列改性硼酸酯键合剂中BAJ2-2-1的抗拉强度为0.802MPa,延伸率为60.3%,已达到高能丁羟四组元复合固体推进的力学性能设计要求,具有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以泗河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泗河干流和支流上7个断面河水中9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理化性质,研究了重金属在水体和悬浮物上的分布特征,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泗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
本文介绍了模糊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以及温度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模糊化、模糊决策、输出逆模糊化等过程的设计实现。并在模糊电饭煲上进行实验研究,给出了系统的组成、模糊
长期来上海市一直使用苏丹棉纺高、细支纱,成纱质量较为理想,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苏丹棉含有较多的糖分,且含水低,在纺纱过程中极易绕罗拉、皮辊和皮圈,生产难以正常进
传统漏洞挖掘方法无法研究Android设备驱动与内核间的交互,且需使相关硬件处于工作状态,很难实现Android驱动未知漏洞挖掘。为此,提出基于关联规则的Android驱动未知安全漏洞
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和含量测定,对提取的生物碱粗提物提取液分别进行抗疲劳活性研究,为黄秋葵种子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种
Windows系统内核机制复杂,对内核驱动进行安全性检测与传统的用户态漏洞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对Windows系统下的内核驱动安全检测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介绍Fuzzing测试以及污点
油田射孔弹是一种为提高油田采油效率而使用的井下射孔工具。弹体是射孔弹的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增强射孔弹侧向爆轰波冲量,提高金属射流的动能,延缓并降低稀疏波对金属射流
【正】 唐代书学之盛,近人马宗霍有谓:"以书为教始于周,以书取士始于汉,置书博士始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初唐"四家"虽各有造诣,人或谓皆胎
<正>夏振坤,出生于1928年2月,江西九江人,著名经济学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振坤教授于1991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是湖北省
本文就生物质能源这一焦点问题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生物燃料对保障世界能源安全作用有限;现阶段生物燃料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政策推动: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对气候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