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的古筝音乐处于“筝热《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与当地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人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审美情结等相互影响的发展特点。以中外音乐文化交融的厦门为个案,研究古筝音乐在当下的发展,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生存状态,更好地继承并发展传统音乐。
第一章,对公立古筝培训机构、私立古筝培训机构、社区、家教等古筝音乐社团的运营与发展进行概述,调查分析其生存现状,比较研究其办学优势与劣势。
第二章,对教师与学生队伍的构成要素、教师的教学心理特点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行概述,调查分析教师的教学功利与学生的学习功利。
第三章,解析古筝音乐在经济诱因下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并提出“筝热”、“盲从”、“传统音乐流失”、“价值取向偏离”等问题,提出重视传统教学引导、尊重市场规律、加强闽南地区文化认同、挖掘国乐自觉复兴等方法,从而领会古筝音乐文化中的社会功能。
音乐文化的审美影响音乐受众体的审美价值趋势,古筝音乐不仅是一种“乐器”,一种“技艺”,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古筝音乐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及文化价值融入社会,能够形成一种合理的音乐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