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业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作为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民族聚居区和农业大区,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较高,其中机械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还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农业节水灌溉区。虽然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农业发展水平仍较低。因此,在其农业发展进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损耗,增强对有限投入要素的利用是新疆农业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分工提高效率”,理论和实践证明,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分工视角对新疆县域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利用新疆县域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研究分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基于农业投入产出以及农业分工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其变化趋势,并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测算提供数据支撑。第二,运用SBM-DEA方法测算了各县域的静态农业生产效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对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指数动态的分解分析,通过对新疆各县域农业生产DEA-Malmquist指数分解进行分析,了解其变动趋势。第四,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县域层面的农业分工对各县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描述统计和模型估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从农业分工以及农业投入产出的现状分析来看,2008-2017年新疆农业分工水平逐渐提升,同时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呈现少数县域分工水平低、少数县域分工水平高的现象;分工水平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山脉两侧;2008-2017年农业投入层面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但在农业劳动力北疆、东疆县域有下降趋势,南疆呈现上升态势;农业产出今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第二,从横向农业生产效率的静态研究来看,2008-2017年新疆农业生产效率总体在逐年提升,并且呈现出少数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大多数效率较低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农业资源投入要素没有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效率损失。第三,从纵向农业生产效率的动态研究来看,新疆三大区域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区域农业差异显著,北疆生产效率最高,依次东疆、南疆。总体来看,全疆农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新疆农业生产效率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第四,从空间计量的模型分析来看,2008-2017年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呈现正向空间相关性,且空间相关性逐年上升;外部农业产业分工和内部农业生产环节及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农业产业分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显著,而农业生产环节对其作用不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