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衡量区域经济状况以及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探究省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明晰我国各省、经济圈乃至全国的技术创新内在驱动力,考察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从而深度分析区域技术与区域创新的耦联效应,并推进区域产业部门的协调均衡发展,分析技术创新各子系统的动态涨落状况,展望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分析和改进灰熵TOPSIS法相结合的省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WP法。首先,对小波分析、改进的灰熵TOPSIS法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阐释,总结了各类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以省域技术创新能力为研究背景,解析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涵义,并构建省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全国31个省市199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小波分解,根据小波分析的能量守恒定律,选取小波分解后的能量与指标权重的加权和来表示各省的技术创新能力;第四步,用熵值法、灰熵TOPSIS法和WP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接着,基于上述结果,对省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最后,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科技资源投入产出增加和技术创新环境优化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强三大经济地带(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选择以经济集聚区为中心的经济辐射路径。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检验实证结果与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综合排名的Spearman等级相关度,表明WP法在揭示省域技术创新的经济圈集聚现象和省域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的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方法。而准确定位产学研机构的职能,有效利用知识、技术的溢出效应,便于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禀赋的合理化配置,协调化调配产业间的比例,实现技术创新的高效化,为省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全国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最终为实现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本文选取1995—2011年各省市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一改大多数论文中从知识创造、获取能力等方面进行指标设定的方法,从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角度构建省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各省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的创新之处为:第一,将常用于图像识别、数据压缩的小波变换用于省域技术创新指标数据的分析,去除经济信号中的异方差性和非平稳性,得到“去噪”以后反映最本质经济波动情况的数据,充分体现小波分解时频局部性的优点。根据小波分解能量守恒定理,用各指标能量的范数表征各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小波分析平滑去噪后的指标数据表达出了各指标所反映的本质信息,把时间维加入各指标的欧氏范数求解过程,选取改进的灰熵TOPSIS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设定,克服了传统指标权重求解方法的缺点,这使得权重的计算结果更加科学、完善,平滑去噪后数据的加权和更加准确地表征了各省的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