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照组外周血Tc17细胞及其主要效应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为评价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状态及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前期研究。【方法】采集2010年8月~201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63.1±7.7岁)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c17及CD4~+、CD8~+T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对应患者血浆中IL-17浓度,统计分析患者外周血Tc17细胞比例、血浆中IL-17浓度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采集15例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男10例,女5例,年龄57.4±3.9岁)。【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T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NSCLC患者外周血Tc17细胞在CD8~+ T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与患者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患者血浆中IL-17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与患者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进行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NSCLC患者外周血Tc17细胞在CD8~+T细胞中所占比例的增高与对应患者血浆中IL-17浓度无相关性(r=-0.25,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Tc17细胞比例增加,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成为判断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状态的新指标,并为NSCLC找到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