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生姜具有多种功效,不仅可以作为药用,而且还有发汗、温胃、润肺止咳、解毒等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生姜出口需求量的增加,在生姜栽培的过程中,容易感染以青枯菌为首的病害,姜瘟病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生姜的品质,造成了大量生姜田地的绝收。姜瘟病病原主要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目前在姜瘟病防治上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筛选有效的拮抗菌,在生姜根茎部定殖对姜瘟病具有限制作用的有益菌株。但是目前的生物防治并没有良好方法应用于生产,为进一步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次试验进行了拮抗青枯菌的筛选和鉴定。为获得良好的防治姜瘟病的方法,产生与扩大生姜的产量,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根本之上,拟安徽省生姜种植区的发病植株根际和健康姜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对姜瘟青枯菌有拮抗作用的根际促生菌,在对其拮抗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连系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以及16SrRNA的种属特异性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到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从而对姜瘟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经济有效的功能型菌株,为姜瘟病防治上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如下:(1)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于高氏、解磷和固氮三种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和分离拮抗菌,最终于固氮培养基中筛选到两株拮抗菌,分别为N3和N5。随后将两株固氮拮抗菌进行生长竞争试验以检测其拮抗能力,发现N3菌株对姜瘟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拮抗能力为二级,能够有效的抑制姜瘟病青枯致病菌的发育生长;而N5菌株对姜瘟病青枯病的拮抗效果一般,拮抗能力为一级,较N3菌株拮抗姜瘟病效果弱。(2)将筛选到的固氮菌株N3和N5进行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通过试验发现:产吲哚乙酸上,N3菌株总体产吲哚乙酸高于N5菌株,在姜瘟病拮抗菌中定植于生姜中,可以较N5菌株更好的促进植物生长;在溶磷能力上,N3菌株总体溶磷活力相对高于N5菌株,拮抗于生姜中可以更好的融合土壤中磷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不易流失,预防土壤病害;在产铁载体能力上,N3菌株总体产铁载体能力也略高于N5菌株,可以很好的结合铁色素供给给微生物细胞中低分子量的物质,有效促进植物吸收土壤中微生物。(3)将N3和N5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通过SDS-K法提取总DNA,通过电泳检测并且进行细菌的基因序列扩增,最终得到1500bp的扩增条带,并且通过测序鉴定N3和N5菌株分别是节杆菌和伯克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