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分流势在必行。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就业难与劳动力市场频频出现的招工难的矛盾,以及新建本科院校愈演愈烈的更改校名之风和面临的诸多发展困境等现实说明,推动新建本科院校顺利转型分流,首先必须明确各利益主体在转型分流中的价值取向,并协调利益主体间的价值取向冲突。为此,本研究主要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进行理论与实践意义上的探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分流密不可分,转型是分流的背景和目的,分流是转型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手段,因此本研究把二者合称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特指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建本科院校对学校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化和调整,使学校办学类型发生根本性的质变,进而实现学校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的发展、学校系统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的价值取向是指转型分流的主体依据自身的本性、目的、需要或能力,在面对和处理转型分流中的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有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它主要体现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办学资源等转型分流的六个关键性要素中。实证调查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对转型分流政策抱有较为矛盾的心态,并出现了“积极拥护型”、“功利支持型”、“左右观望型”、“暗中抵制型”和“明确反对型”等五种不同的类型;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及其家长、企业等对转型分流政策均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调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表面上均确立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但实际定位趋同于学术型大学;普遍重视并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办学实践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明显,应用性特征突出不够;普遍重视科研工作,但由于科研定位不合理和缺乏应用性科研能力,应用性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大部分院校服务面向定位过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力度均不够;普遍重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现实中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师资队伍建设流于形式;普遍缺乏办学资源,但资源管理能力更为欠缺,资源来源渠道单一,内部资源开发不够,使用不合理,同时,政校企合作缺乏沟通、协调,产教融合推进困难。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中的价值取向冲突表现在不同层面:其一,在转型分流问题上,省级政府和一些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市级政府持有的是以地方政治、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功利性或效率性价值取向,这与主要追求政治合法性的中央政府产生价值冲突;其二,政府的转型分流政策导向经历了由中央政府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地方政府实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嬗变过程,而资源分配政策和转型分流配套政策则分别体现了地方政府注重效率和投机性的价值取向,相互矛盾的政策导向既导致新建本科院校进一步丧失办学自主权,也可能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同质化”;其三,社会公众朴素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导致其不支持政府的转型分流政策,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分流政策选择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其四,新建本科院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为中心的多重价值诉求,这与行业企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诉求产生一定的价值冲突,并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其五,高校既期待享受转型分流的政策红利,又担忧政策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专业教师既希望通过转型分流实现自主发展和收获名利,又对转型分流政策存在较多思想顾虑,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利益出发,对转型分流持有既担忧又有所期待的矛盾心态,这些因素均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价值取向冲突。导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价值取向冲突的原因多样:首先,由于政府转型分流政策顶层设计不够与统筹协调不力,各利益主体间未能实现价值互认,从而导致地方政府贯彻、落实政策不到位甚至出现政策“变形”,以及社会公众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缺位”和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游离”状态,进而削弱了转型分流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其次,理论界对转型分流政策研究不足,社会评估中介组织监督主体缺位,新闻媒介未能及时引导社会舆论,社会公众深受传统文化观念制约,这些社会因素也是导致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再次,过度看重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投资,以及校企合作的高成本和高风险,这些因素均影响了企业积极履行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同时,行业协会尴尬的现实地位也限制了其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由于办学自主权未得到完全落实,新建本科院校不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同时,受惯性思维发展观和制度惯性的双重影响,院校的办学模式趋同综合性大学,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总结欧洲创业型大学和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分流中的价值取向,前者在办学定位上将学术机构与商业公司合二为一,后者则坚持“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前者注重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比翼齐飞,后者则强调实践导向与政社企积极参与;在科学研究上,前者力求实现创造价值与反哺学术两全其美,后者则坚持应用导向下的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在社会服务上,前者重视政府引导与校企合作和协有序,后者则坚持在服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前者重视专业能力市场能力内外兼修,后者则坚持教学科研能力与实践经验并重,专兼职结合;在办学资源方面,前者坚持多方筹集与内部调节相结合,后者则坚持政府拨款与学校多方争取相结合。二者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指导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更好地协调转型分流中各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协调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分流中的价值冲突必须坚持以“质量公平”为核心价值取向,兼顾转型分流中的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问题,并坚持尊重规律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自主选择与差别对待相结合原则、宏观统筹与微观优化相结合原则,灵活运用平等合作机制、协商谈判机制、立法规范机制、行政协调机制、利益诱导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其中,中央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转型分流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应完善省级统筹与区域联动机制,促进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社会层面的专家学者应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夯实中国特色应用型教育理论基础;新闻媒体则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观念变迁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三方评估机构则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构建应用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企业则应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用、责任共担”的深度合作模式,行业组织则要提升责任能力,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则应更新办学理念,着力进行内涵建设与外部协调,具体来说,即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转变科研导向,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并坚持科研服务教学;坚持面向地方,瞄准市场,强化社会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拓展师资来源渠道,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完善师资管理制度;拓展办学资源,实现资源来源的多元化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开发西北的浪潮下,国民政府推行了西北卫生计划。青海省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专管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卫生机构且地方上成立了卫生院队,卫生行政体系逐步建
针对沿海及南方湿热带地区使用的箱式变电站外壳易受腐蚀性盐雾腐蚀的问题,介绍4种处理工艺方法,并对其中酸洗磷化进行详细说明。希望引起厂家和用户的注意。
<正>校长既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马前卒",又是所在学校的"将帅"。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校长面临着自身完善和专业发展的问题,校长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课程知识素养,要"有主见、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精神根脉与思想资源、价值内蕴、培育路径等做出了系列重要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产生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联系,反映个体或群体之间寻求某种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儿童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
为了有效开展直流入地电流对交流电网的影响评估,指导特高压直流接地极工程的选址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的±800kV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址)及邻近500kV交流输电
秉承公平正义的法治、伦理理念,教育部、财政部明确要求高校对贫困生的界定"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使贫困生认定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极大地减少了不规范行为
<正>胡丹,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党代表,从一位普通的农民工到全国劳动模范、省党代会代表,武汉江南集团喷一车间总教练胡丹走过的路既平凡又艰辛,她用自己的业绩谱
阐述蒙脱石的主要药理作用、用量和使用方法,总结蒙脱石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护理,包括患儿的病情变化、体液不足的护理、饮食护理、电解质紊乱的护理等。
通过播期试验对三江平原5个主栽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时期、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品种生育期均明显缩短,且主要体现在出苗-拔节阶段生育天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