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秦汉时期,桑弘羊就曾提出“交币通施”,“币与世易”的货币流通观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货币材料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贝、盐等实物货币到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再到铜、铁等贱金属货币,直到近代纸币的产生。在人类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的门槛后,电子货币为主要货币的时代或将来到。同时,与币材相关的货币制度,自春秋时期就受到执政者足够的重视,例如,管子就曾提出“以轻重御天下”的货币管理制度;汉代贾山也曾提出,“钱者”不可“令民为之”的货币发行观点。币材的演变直接影响相应货币制度的变化,尤其是从有实体价值的金属货币到无实体价值的纸币的演变,引发了中国纸币制度的创设。在唐宋摸索实践的基础上,元朝实行了更大范围、更加完备的纸币制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让我国走在了纸币制度实践的前列;另一方面,与纸币制度相伴随的剧烈通货膨胀,不仅加速了元朝的灭亡,还令明清两代视纸币发行为“畏途”,滞缓了我国纸币制度在明清时期的步伐,最终让我们在纸币制度的道路上反落于西方之后。当今数字货币时代,会引发货币制度的又一次升级换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元朝纸币制度的演进历程,从长时空的角度总结其成败得失,或许会让我们在时空转换的关头有更多清醒的认识。论文中,我们探讨了元朝选择纸币制度的原因,纸币制度思考及实践的几个演变过程,并对这些演变做了分析。我们认为:元朝的纸币制度弥合了金属货币供求的鸿沟,是早期纸币发行经验的自然延续,具备了纸币发行制度的现实基础;其制度的产生和实践过程具有许多先进之处,后期通货膨胀的治理也迸发着货币思想的火花,为我国货币制度的演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站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笔者从立体的、动态的角度剖析了元朝四次货币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代数字货币的制度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本文关于新时代下货币制度的问题,只是给出启发性、原则性的建议,不能直接用于实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